运行环境趋暖促A股显现"解冻"迹象 伴随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CPI同比增幅跌破2%,A股市场9日小幅收高,上证综指则连续第五个交易日红盘报收。 这或许是一个信号--在运行环境逐渐趋暖的背景下,一度陷入"冰点"的A股市场正显现"解冻"迹象。 受累于二季度中国GDP增速降至8%以下导致担忧情绪骤浓,A股刚刚经历了一个"黑七月"。上证综指不仅改写年内低点,更屡屡创下三年半以来的收盘新低,全月累计跌幅超过5%。而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近七成股票账户当下处于"空仓"状态,也表明A股人气几乎跌入"冰点"。 不过进入8月以来,A股显现明显的超跌反弹迹象。自8月3日以来,上证综指连续五个交易日维持升势,累计涨幅接近3%。沪深两市成交总量也从900亿元左右的"地量",稳步回升至9日的逾1350亿元。 这也使得此间投资机构对CPI同比增幅"破2"寄予更多期待。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CPI增幅跌破2%打开货币政策的空间,稳定经济的政策也会进一步推出。 "目前A股市场看多和看空的观点仍处于拉锯状态,但在CPI创新低之后,看好市场的人必定会增多。"李大霄说。 9日的A股市场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市场人士的判断。当天沪深股指低开高走,尾盘分别报收于2174.10点和9337.54点,涨幅为0.61%和1.38%。 事实上,除了利好数据为政策面提供良好预期之外,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种种努力,也为A股营造了趋暖的环境。在表态称"A股股息率高于部分成熟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跌破净资产股票的同时,中国证监会还试图通过建立国际流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来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 而A股市场本身,也在持续下跌之后显现估值吸引力。截至8月8日,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已降至11.59倍,低于2005年6月和2008年10月两个历史"大底"时的水平。 初现筑底迹象的A股,正吸引此前持观望态度的资金悄然回流。过去一个月间QFII资金呈现大幅净流入趋势,或能为此提供证据。 在此间众多投资机构看来,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艰难历程中,GDP增速的回落难以避免。而作为实体经济的虚拟载体,A股市场的阶段性回落也是必须经历的"阵痛"。 农银深证100指数增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宋永安表示,从历史规律来看,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如今市场过度反应对经济面的悲观情绪,一旦经济面有所企稳,市场会立刻修正之前的判断,从而迎来上涨。"宋永安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出信息,下半年经济工作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保持信贷适度增长。 这或许意味着,在运行环境趋于好转、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的背景下,A股"解冻"有望持续。而在更多"稳增长"政策指引下,中国经济有望度过艰难时刻并实现见底回升,而A股成功筑底反弹,进而迎来趋势性反转也值得期待。(.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