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义之名 美国全球耍弄金融霸权 渣打在美国的最新遭遇并非个案。 在渣打之前,美国监管部门已对多家国际银行展开了调查或是开出罚单,理由相当简单,要么是跟伊朗有"非法"交易,要么是跟一些美国"不喜欢"的国家有染。 就在一个月前,美国参议院发布长篇调查报告,指控汇丰银行长期与恐怖分子、贩毒集团等有业务往来,且广泛涉足伊朗、叙利亚等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国家。报告指控,汇丰帮助其客户从墨西哥、伊朗、开曼群岛、沙特和叙利亚等全球"最危险、最神秘的角落"转移资金。 就在大约一周前,美国国会两院批准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其中不仅涉及伊朗能源和石化行业,还包括"为伊朗提供便利"的外国银行,比如中国、伊拉克等国的银行。 在美方的最新一轮行动中,中国的昆仑银行和伊拉克的Elaf Islamic银行成为被制裁的对象。美国财政部负责反恐和金融情报的官员宣称,这些制裁"有效掐断了它们"与美国金融体系的联系。 在所有这些类似案例中,美国都是言之凿凿,而类似渣打等被指控的银行则"强烈否定"。到底谁是谁非,时间自会公断。但客观地来看,美国难逃以正义之名舞弄金融霸权的嫌疑。 事实上,已经有人在质疑说,正值大选之年,美国频频打出伊朗牌,很难说没有政治上的考虑。 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而作为头号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也掌控着国际金融领域的最大话语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美国"生杀予夺"的大权,但在很多时候,这样的金融特权有被滥用的嫌疑。举例来说,针对美方对昆仑银行的制裁,中国方面已表示了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表示将在北京、华盛顿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方是在"援引国内法对中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这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损害中方利益。 如果这样的个案太多,美国损害的恐怕不仅仅是中美关系,更会在全球为自己频频树敌。(.上.证 .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