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非制造业PMI回落至55.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3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6%,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7月商务活动指数为55.6%,新订单指数为53.2%,反映出非制造业经济平稳增长格局没有改变。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和收费价格指数均运行在50%以下,表明价格上升压力进一步减缓,为政府宏观调控预留空间。 7月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环比回落6.6个百分点,显示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结束连续两个月的回调,再次回升至60%以上,达到60.4%,表明基础建设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建设周期进入淡季的情况下,建筑业指数的表现反映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中.国.证.券.报 .倪.铭.娅) 地方版"4万亿"或悄然启动 从贵州到长沙,再到上海,地方政府的一系列的扩内需、稳增长政策频出。在经济快速下滑,地方保增长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一个地方版的"4万亿"是否已经悄然启动? 《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于8月份公布,从各地上报2382个项目筛选出总额3万亿元左右的重点投资项目,初步提出规划10个国家级重大项目、5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200个省级重点项目。 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胡衡华在召开全省投资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接下来会尽快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发改委已经初步拿出一批50个左右拟提前启动的重大项目名单。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财政局局长蒋卓庆对媒体表示,今年上海再增加20亿元规模的财政专项资金,不断优化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环境。 种种迹象表明,在"稳增长"的中央口号提出前后,各地面对经济下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法宝投资。 不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强调,从效率角度讲,此轮刺激政策与当初4万亿政策相比有所进步,但鉴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上的问题,这样的刺激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后遗症。"政府还是应减少干预,以引导为主,给企业减税,扶持公平竞争环境,那样,才会有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活力。" 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目前稳增长最应该稳的是消费。他说,我国不能继续走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路子,这种路子是不稳定且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消费才是拉动经济最重要的一环,"而解决消费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收入分配制度,只有收入增长了,最终消费才能提上来。"(.温.州.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