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周二再施逆回购 正回购三周询而未发 新华08网7月24日讯 央行于24日在公开市场进行9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3.35%。发行规模较上周四(7月19日)增加15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正回购已连续三周询而未发。 本轮逆回购操作自6月26号启动以来,已经史无前例地持续了四周之久,并且规模已经高达4730亿元,接近5千亿,为公开市场操作历史上力度最强的一次。 央行此前已连续两周询量正回购,但并未展开相关操作。正回购询而未发,被业界解读为是央行通过询量来摸底商业银行的真实流动性状况,为后续政策工具的使用提供决策依据。 本周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资金达1000亿元,而可用于对冲的到期央票仅10亿元,加上周三还将面临例行缴存,银行机构月末资金考核等均给资金面造成不小压力。由于逆回购到期的影响,央行已连续两周被动的实现资金净回笼,共计1000亿元。 银行间基准回购利率23日大致持稳,基准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收报3.57%,较上周五收盘微降1个基点;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涨21个基点至3.35%。同日,隔夜回购定盘利率大涨20个基点至3.33,Shibor隔夜利率也上涨20.04个基点至3.3275,2周和1月利率分别上涨10.5和22.71个基点已接近"4"的整数关口。 市场动向说明,当前的资金状况仍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分析人士表示,在当前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央行随时都有可能使用降准的手段来补充市场流动性,为稳增长提供资金动力。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央行的"矜持"与6月份信贷投放量较大以及外汇占款增量恢复有关。根据央行昨天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 而路透中文网的分析指出,目前逆回购操作"输血"恐怕仅能解燃眉之急,资金重返宽裕仍需央行降准"放水"。 但也有分析表示,央行连续逆回购似乎削弱了降准的预期。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认为,央行应该不会在近期降存准,从央行连续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两次降息向市场释放资金之后,降准预期有所降低。央行实施近五千亿规模的逆回购,更像是上半年跟下半年做一个衔接,做一个铺垫。很像春节前后的一次,央行先用逆回购的流动性注入,再有一个过渡期,之后考虑会不会降低存准率。(.新.华.08.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