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谈转变观念
本报讯(记者敖晓波)7月19日至20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率调研组赴吉林、辽宁调研。在两地举行的两场座谈会上,郭树清表示,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要转变观念,积极回报投资者。 郭树清表示,首先,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都是持续发展的基础,非常重要。郭树清说,上市公司要十分注意投资者关系管理,关键是要沟通,要让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才能准确研判公司的风险和价值,这是对投资者应有的负责态度。 郭树清还特别指出,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要转变观念,积极回报投资者,"检验我们工作做得好坏的标准,是投资者的权益是否得到尊重,投资者保护是否充分"。 在座谈会上,对于投资者、上市公司及证券公司提出的质疑,证监会相关人士也给出了回应。针对违法违规成本太低的质疑,证监会首席稽查兼稽查局局长张慎峰表示,证监会高度重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绝不姑息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虚假披露等现象。对于目前炒股软件四处泛滥的状况,证监会机构部副主任邢力红表示,目前正在抓紧制定荐股软件的相关规则,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要从便于投资者识别和防范非法咨询的角度出发,探索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京华时报) 郭树清: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 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全文刊发了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他提出,"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这"两多两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而不能创新则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最大风险,现在金融创新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时期。 我们的金融服务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瓶颈部门。其表现在于,中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不够理想。作为一个储蓄大国,中国每年的储蓄占GDP比例高达40%以上,大约20万亿元,按现在的汇率计算也有3万多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但是资金的闲置、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还很突出,储蓄率非常高,但资本配置的效率不够高。 从结构看,大量的资本没有配置到最合适的地方,存在严重的浪费。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全社会的资金配置,不仅不能说是最优,恐怕也不能说是次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责任了。 郭树清指出,中国证券市场还很不成熟,问题还很多,投资回报率较低,投资费用成本过高。但也要看到,短短10年间,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从几万亿扩展到20多万亿元,市盈率从平均的50、60倍变成目前的13、14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市场结构的改善,为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基础。(上海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