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发新股对股市多有提振 统计显示,A股历史上共有6次新股暂停发行,其间4次上涨,2次下跌。最近的两次新股暂停发行,分别是2005年5月25日到2006年6月2日,以及2008年9月25日到2009年6月16日,其间沪指分别上涨56.94%和25.86%。 在新浪财经发起的调查中,截止昨晚7点38分,共有16520个网友参与调查,有94.5%的网友认为股市连续低迷和新股发行有关,有90.5%的网友认为该暂停新股发行,有87.3%的网友认为暂停新股发行能救市。 汹涌的IPO融资、大量限售股解禁,使得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急剧膨胀。尽管目前A股还在2200点以下徘徊,但富兰投资管理公司副总、首席策略师杨东辉认为,现在A股流通市值相当于2007年高点时的3倍左右。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资金,如果按流通市值计算,现在的2000多点相当于当年的6000多点。 方正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杭州)高级投资顾问杨庆华认为,A股市场之所以一直萎靡不振,主要是经济出现明显下行迹象,以及无休止的IPO融资。"在弱市里,IPO融资尤其是大盘股融资对大盘的杀伤力是很大的。"7月9日,在大盘股中信重工上市、中国铁物招股的消息影响下,大盘暴跌52点;而在中信重工发行前后,大盘更是罕见地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跌幅达5.22%。 杨庆华认为,无休止的新股发行,对投资者的信心是个打击。相反,如果新股暂停发行,对投资者的信心将得到极大提振,表明了管理层对股市的呵护心态,而不仅仅是将股市当作圈钱的场所。(.钱.江.晚.报) 股民质疑证监会有意控制节奏不让新股发不出去 投资者质疑,如今的IPO发行,已成了地方的"政绩工程",其中更是牵涉到庞大的利益链。当市场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管理层就以"市场化"为名,继续发行新股;而当真正要靠市场化来遏制无休止的圈钱行为时,管理层又有意识地控制节奏,不让新股发行不出去的事情发生。 对于股民要求暂停IPO的呼吁,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却表示,新股发行规模和节奏主要还是依靠市场供求机制进行自我调节。 不过,对证监会新股发行市场化的说法,市场更多的是质疑声,因为A股新股发行并非注册制,而是沿袭了审批制。一位证券业人士就表示,按照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新股发行过会、上市日期都是可以控制节奏的。也就是说,目前的市场化发行制度,虽然比过去的发行制度有很大改进,但并没有质的变化。 有媒体就质疑,如果真正市场化发行,去年8月底过会陕煤股份等超级大盘股早就应发行上市了。"如果真是这样,股市暴跌后,投资者用脚投票,不参与新股申购,新股也许早就自动停发了。" 但事实上,在所谓的"市场化"发行下,一度发行失败的八菱科技、朗玛信息不久之后照样成功发行,此事似乎对发行市场并没有太大的警示意义。不少投资者质疑,如今的IPO发行,已成了地方的"政绩工程",其中更是牵涉到庞大的利益链。当市场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管理层就以"市场化"为名,继续发行新股;而当真正要靠市场化来遏制无休止的圈钱行为时,管理层又有意识地控制节奏,不让新股发行不出去的事情发生。 有网友戏称,散户在满足IPO、喂饱大股东、养活券商之后,还要再为中国证券改革买单。针对昨天新股的爆炒,有网友表示"今天新股又遭爆炒,下周加大上市量。这就是所谓市场决定论。跌到300点,照样有大批企业争相发股。"还有的网友提醒中小散户:"拒绝诱惑,拒绝炒新。" (.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