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证监会叫停一级债券与集合信托"打新"

2012-7-10 09:57|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1363| 评论: 0

摘要:   一级债基打新股被叫停  个人投资者成为推荐类询价对象程序明确  记者获悉,基金公司和券商日前收到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及配售对象备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从通知发布之日起,停止受理一 ...
  一级债基与集合信托“打新”遭禁 影响将有多大?
  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进程中,监管层关于叫停机构“博差价”型产品“打新”的政策导向获得明确——一级债基与集合信托被踢出局外。
  记者获悉,为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2012修订版)的相关规定,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各承销商、询价对象下发《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及配售对象备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查阅《通知》,最重要的政策变化,系对新股配售对象备案范围进行了调整:自发布日起,停止受理一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和集合信托计划成为新股配售对象的备案申请;停止已完成备案的一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和集合信托计划的新股配售资格。
  这一调整,实际明确了市场持续两个月关于叫停机构“博差价”型打新的政策争议。
  回溯资料,5月1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取消了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的锁定期;5月18日,《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正式实施,增加规定:“机构者管理的证券投资产品在招募说明书、投资协议等文件中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载明以博取一、二级市场价差为目的申购新股,相关证券投资账户不得作为股票配售对象。”
  正是这两项新政,对打新机构而言,一则利好、一则利空;尤其是后者,由于牵涉利益较大,业内各方对“博差价”型产品自有不同解读,政策落实出现不少障碍.在此背景下,《通知》的出台彻底解决了政策界定的问题,其影响将有多大?
  对一级债基而言,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共有一级债基127只,占债券基金总数约四成。同时,年初以来的IPO市场,各一级债基参与新股申购共计达154次,获配2.02亿股。此外,对比一级债基和纯债基的业绩差异,可见“打新业务”也对前者影响较大。
  对集合信托而言,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年初以来,各集合信托计划参与新股申购共计达30次,获配3518万股。举例来看,鲁信汇鑫1号新股申购集合资金信托管理计划、江苏中行新股申购信托项目<1期>这两家参与新股申购热情颇高,同时出现在浙江美大、晶盛机电、珈伟股份、戴维医疗、东江环保、天山生物的网下机构询价名单上。
  记者查上述信托产品发行报告书,其资金用途均明确为新股申购方向,但表述各有不同:如“资金用途为进行所有国家政策法规允许信托资金参与的新发证券申购”;另一则更细化,如“上海或深圳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网上申购,不得用于申购配股和增发股份”。
  另一方面,即使明确了上述两项“产品”为打新禁区,但在“三个月”限售取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机构”也成“博差价”型投资主力,是否涉及违规?引发诸多争议。
  如5月29日,沪市主板新股华贸物流挂牌上市,涨幅仅为2.8%,但当日交易所盘后公布的交易信息显示,卖出前五席位均为机构,据查系国泰君安客户资产管理部、国泰君安公司总部分别卖出1073万元、638万元,合计约190万股。而这数据,与华贸物流网下发行公告中国泰君安系合计获配的192.52万股,恰好吻合。(.上.证)
 
  证监会首次明确个人投资者参与IPO询价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基金公司和券商日前收到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及配售对象备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首次明确了个人投资者成为推荐类询价对象的程序。
  通知规定,主承销商可推荐不多于10名个人投资者成为推荐类询价对象。主承销商筛选个人投资者的条件,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资金规模、专业技能、投资经验、信用记录、投资偏好、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要求。被推荐的个人投资者应当具备5年以上投资经验,无违法违规记录,其用于投资的资金应确系自有资金,主承销商应对其投资资金来源的合法性进行核查。在选择个人投资者时,主承销商应当优先考虑具备较强研究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其投资资金规模与新股申购业务的特性相适应、且与本单位具有长期合作关系并相互了解的自有客户。(.财.经.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4 03:53 , Processed in 0.03921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