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正探讨养老金入市税收减免措施 中国证监会21日公布的《近期投资者关注热点50问(四、五、六)》指出,证监会近期一直积极推进港股ETF的准备工作,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证监会同时表示,目前正在与有关部门探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措施。 对于"如何避免买好公司的股票而出现亏损成为'有毒资产'的情况"的提问,证监会表示,即便是最好公司,如果股票价格已经高估,那也不值得购买。包括按蓝筹股指数买股票,也不能盲目追高。即使公司本身前景看好,有特别的科技创新或文化创意因素,但如果估值超过其潜力太多,那也可能成为"有毒资产"。 对于港股ETF的准备情况,证监会表示近期一直积极推进港股ETF的准备工作,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同时,目前,证监会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在RQFII框架下推出在香港交易所挂牌的A股ETF产品。 对恢复国债期货交易,证监会表示"条件基本成熟"。目前,国债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的期货法规体系已经建立和日趋完善。 对于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现状,证监会表示,要适当加快引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步伐,特别是来自港澳台的机构和使用人民币的产品,重点鼓励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此外,要积极协调完善与市场投资相关的税收政策,为机构投资者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证监会同时表示,目前正在与有关部门探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措施。"当然,养老金入市并不代表百分之百全投股票,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基金,投资要求也不相同,投资方向还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在内的债市,还包括银行理财产品、组合存款、现金等。" 关于引入银行理财产品方面,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关键在于充分揭示风险,并让投资者自行选择判断。 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证监会表示,信息披露一直是上市公司监管中的重要一环。目前,证监会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在完善落实有关监管政策措施的同时,证监会还将持续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大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误导投资者、欺骗投资者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证监会同时称,正在研究督促上市公司提供详简两种财务报告,也提请投资者重点关注每股盈利、每股净资产等这些最关键的指标,随时了解市盈率、市净率、股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等动态变化的指标。 另外,证监会系统及有关单位正在积极研究公益诉讼制度,不断拓展投资者受侵害权益的救济渠道,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 证监会表示,在法律层面,证监会积极推动制定证券侵权民事赔偿司法解释,密切跟进《民事诉讼法》修改进程,研究证券期货领域的公益诉讼制度,协调有关机构不断拓展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领域。 同时,证监会正在探索建立适合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第三方公益性证券期货专业调解机制。目前,相关的制度性方案正在完善,试点的可行性正在研究。积极稳妥推进该项工作,可有效推动投资者司法救济机制的建立并深化投资者保护工作。 对于"低收入者和以退休金为生的人群不适合股市,应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这一建议,证监会解释,说低收入和以退休金为生的群体可能不宜投资股市,是从投资者适当性角度出发的一种善意提醒。不提倡不是反对,也不是限制,更不是禁止。对于不适宜投资股票的情况,监管部门有义务提醒、劝告,并非强制性地限制大家的投资行为,归根结底,投资的决策权仍然由投资者自己掌握。投资者要量力而行,谨慎选择投资目标,并对回报有合理预期,不能想一夜暴富、赚快钱。同时,证监会也在不断地丰富投资品种,努力为大家"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在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方面,证监会表示,目前这一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下一步,债券市场、场外市场的建设以及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都将融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理念。(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