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月"泡汤难改乐观情绪 基金经理看涨六月 核心提示: 虽然沪深股市在5月没有收出阳线,但政策性因素激发的热点效应,仍然让很多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率。 尽管5月股市没有收出阳线,但很多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率,按照天相系统的统计,截至5月31日超过80%的基金取得了正收益。5月份,大部分基金都推出了债基品种,"我为债基狂"成为热点;同时,5月的6只新基金募资情况不错,总共募集了1091亿元。此外,面对当前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基金业界对6月的行情预判持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行情乐观,有的则持悲观态度。基于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多位业内人士就5月市场表现、6月市场预测以及相关的操作策略进行了探讨。 虽然沪深股市在5月没有收出阳线,但政策性因素激发的热点效应,仍然让很多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率。 由于具有政策刺激性因素的发酵作用,有些基金经理开始从防御向积极转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乐观情绪仍然是基金主流。 5月超80%股基取得正收益 按照天相系统的统计,截至5月31日收盘,473只股票型基金(包括指数化产品)的月度收益率平均上涨1.79%,超过80%的基金取得正收益,华宝兴业新兴产业单月的涨幅达到9.35%,广发聚瑞、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各有8.92%、8.16%的涨幅;嘉实基本面50指数下跌2.03%,申万深成进取下跌2.49%,长城品牌优选下跌3.32%,表现较差。 由于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创业板、中小板、消费等指数型产品的收益率居前,如易方达创业板ETF的涨幅达到7.52%,以大盘股为主的上证指数、上证180、沪深300等指数型产品收益不佳。 因此,基金经理要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一方面在于对市场接下来运行态势的理解和判断,由此决定其基本策略是积极还是防御;另一方面就是基本配置的取向,否则就会出现跑输市场的尴尬。 6月股市值得期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从总体上看,6月的市场仍受较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但新的利空因素很难出现,乐观情绪是主流。但分歧依然存在,一种观点认为A股将延续5月的区间振荡行情,很难迎来趋势性上涨;另一种观点则较为积极,认为政策性因素会引领大盘创出新高。当然也有悲观论者,认为基本面恶化的态势还在延续,内外交困的局面很难改观。 "显然,6月很难打破这种局面,原因是这些因素仍然在左右投资者的思维。保增长政策不会出现超预期的刺激措施,如果力度不大,这种区间振荡的行情还会延续。"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如是说。 不过,由于具有政策刺激性因素的发酵作用,有些基金经理开始从防御向积极转变。 "依靠已经给出的财政政策,如保障房资金、节能产品补贴、环保项目的资金扶持,大型项目的审批加快,如宝钢湛江项目,应该能够带动经济从底部回升,从而为股市走强提供预期和支持。"上海某基金经理持乐观态度,"下阶段股市应该有挑战新高的机会,如果进一步降准或者下调利率,机会就会超过当前的预期。" 此外,政策是左右股市趋势性行情的关键因素,就如当年的4万亿,直接推动了一轮小牛市行情。 据悉,基金在5月取得的收益率差异很大,这种局面在6月仍会出现。 合理配置是关键 对于专业投资来讲,对市场时机的把握显得很重要,但是对于投资机会的理解更重要,特别是对配置方向的判断和个股机会的把握。基金经理是如何看得后期的投资机会呢? 大成基金认为,6月将是政策出台的密集期,在基本面情况不乐观或者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与刺激政策相关的行业有望强于大盘。如水泥、铁路基建等对政策比较敏感,也是直接受益于政策的行业。这些行业在5月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涨幅。 "这些行业阶段性涨幅确实不错,但要走出趋势性行情必须有经济回升的支持。当前,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虽然政策已开始着手进行调控,但政策力度仍显不够,投资周期类股票的最佳时机还没有到来。"上海某基金经理说。 同时,某券商研究报告认为,产业发展会经历制造业的升级过程和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过程,其中制造业升级通常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服务业的崛起也是经济结构化转型的迫切要求。当前,周期类股票估值偏低,但面临增长的压力;消费服务和新兴产业的股票估值高,但有成长的优势,因此增加了选择矛盾。 "对于投资,没有绝对的机会,应该是各有偏好,但投资者要基于自己的特长进行选择,特别是在市场出现板块轮动的结构性行情下。"上述基金经理长期看好消费服务类股票。 同时,一些基金经理也从具体品种上进行考虑。上海某私募基金的投资总监认为,要获得好的收益必须在个股上进行重点挖掘和配置。当前,他倾向于在家电、医药、新兴产业等行业寻找已经显现竞争优势的企业。 /市场表现/ 逆市布局 基金逢低调仓换股思路曝光 在欧债危机等因素冲击下,"政策组合拳"并没有带来预期的上涨行情。本周四(5月31日),上证综指收盘于2372点,全月累计跌幅为1.01%,"红五月"最终未能实现。 根据沪深交易所披露的盘后数据,5月机构席位频频现身龙虎榜交易,有业内人士推测,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或在酝酿逢低调仓换股。同时,基金经理认为,"稳增长"政策或是基金调仓换股的触发因素。 五月行情冲击基金布局 5月以来,从管理层调降相关交易费用,到下调存准金率,再到发改委加快审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利好消息目不暇接,不少公募人士认为,在行情总体趋势向好的背景下,维持做多策略。 随着嘉实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两家公司合计500亿元的沪深300ETF入市,不少基金经理得出的结论是,在震荡中布局部分周期性行业,可密切关注市场风格转换,挖掘具备估值优势的蓝筹股的投资机会。 同时,北京某基金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也使得沪深300ETF资金入市未能泛起涟漪,对于市场情绪的冲击可能因此被放大。 基金逆市积极布局 在经历红五月震荡调整的行情中,公募基金逆市迎来了更为积极的配置热情,维持了比较保守的仓位策略,但在仓位调整上的活力大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5月沪深龙虎榜颇为活跃,尤其是机构席位的表现。统计数据显示,因为日涨跌幅或日换手率偏离值达到限制而登陆龙虎榜的个股达到710只。然而这一数据在4月为595只,由此可见5月个股交易比4月稍显活跃。 在调仓换股的同时,基金5月仓位策略整体保守,在大盘指数下跌1.01%,纳入统计的433只偏股基金回报率降至2.07%,成功跑赢大盘1.06个百分点,仅8只基金落后大盘。4月,全部偏股基金平均回报率仅为4.44%,跑输大盘1.46个百分点。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随着公募基金完成新一轮布局,有望在6月提高仓位搏取反弹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