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ETF受热捧 国内公募2500亿ETF市场待开发 如果按照美国ETF产品在公募基金13%的占比水平,中国ETF市场起码还有2560亿的待开发空间 海外ETF市场正在发热。按照贝莱德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底,ETF全球持有资产已经达到1.4万亿美元,而这一数值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内又增加了3000亿。 相比起来,除了嘉实、华泰柏瑞大规模发行了两只沪深300ETF以外,国内公募市场对ETF的布局还显得十分空旷。 海外ETF市场规模年增长31% 由于ETF的交易、投资操作相对股票型基金更加复杂,ETF的发展也存在更高的门槛。1993年,美国成立第一只ETF基金。自此,经过5年的市场教育和接受期后,ETF产品的发展才逐渐进入拉升通道。 完成市场教育和接受期后的ETF规模迅速膨胀。按照贝莱德的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ETF全球管理资产达到1.7万亿美元,ETF资产规模过去10年里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为31.2%, 2012年更有加快之势,前两个月即比2011年底增加近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要知道,在2000年,美国ETF资产占比美国公募基金还仅有1%。截至2011年底,美国ETF资产占比美国公募基金已经达到13%,发展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ETF发展最成熟的仍然是美国及拉美地区。按照贝莱德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球ETF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和拉美地区ETF资产占比69%,亚太地区分食了4%的市场份额。而其中,中国的ETF资产仅占亚太地区的20%。因此,亚太区的市场空间被全球很多指数服务商看好,这里,或许是下一个ETF爆发的热门地区。 国内公募2560亿ETF待开发 相比海外市场,国内公募基金对ETF产品的开发显得十分空旷。国内公募基金在ETF产品的发展不仅数量少、规模小,其产品设计也较为单一。 据记者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内共有22家公募基金公司运营着37只ETF基金,其总份额规模为949亿份。以2011年底公募基金26997亿份的总份额计算,国内ETF占比国内公募基金仅3.52%,远远低于美国ETF产品的占比。 事实上,根据景顺PowerShares公司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美国ETF产品规模占比美国公募基金达到13%。中国目前3.52%的占比,相当于美国2002年ETF占比的水平。 按照ETF产品线、投资人对ETF的熟知程度,目前中国ETF市场仍属于市场教育和接受期。一旦完成教育,按照美国ETF发展速度,中国的ETF市场将有一轮集中的爆发式增长。 如果按照美国ETF产品占比水平,中国国内公募基金的ETF占比从3.52%提升到13%,起码还有2560亿份的待开发空间。 完成2560亿的ETF市场开发显然只是时间问题。在此之上,按照现今ETF资产规模年增长率,ETF市场在未来还有极大的开发空间。 自2009年以来,中国ETF市场的扩张明显加快。据统计,2010年这一年国内公募基金就发行了11只ETF,2011年这一年再发行17只ETF,这一年ETF规模增长率达到35%,成长率高出成熟的海外市场。 国内ETF的蓝海:智能型、跨市场、跨境、行业 美国的第一只ETF基金出现在1993年,而中国直到2004年才成立上证50ETF基金。 如今美国ETF市场上,包括境外股票、商品、固定收益类在内都可以成为ETF标的。中国目前的公募市场,以单市场不同指数为标的的ETF仍然是主流,除此之外极少有创新型ETF出现。 "全球至少有3000只ETF产品,美国就有2000只以上,我们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仅40多只ETF产品,所以这个市场还是很大。"景顺长城产品开发部总监陈爱萍介绍。目前,中国公募基金的ETF产品类型较为单一。 按照Wind统计数据,目前存在的42只ETF基金多数为单市场指数ETF,包括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深证100ETF等。单边指数的开发已经基本被覆盖,同质产品竞争之下,再成立市场加权平均的ETF,并无太大新意。 但相应的,智能型、跨市、跨境、行业ETF,以及固定收益、商品期货为投资标的的ETF,都会成为未来ETF市场的发展方向。 "智能型、跨市场、跨境、行业ETF仍然是蓝海。"景顺长城产品总监陈爱萍说,"接下来,景顺长城也会陆续推出一系列的创新型ETF产品。" 目前中国公募市场上,景顺长城是对创新型ETF开发兴致很高的基金公司。5月,景顺长城开始发行公司第一只ETF产品--上证180等权重ETF,其创新在于颠覆了普通ETF产品所复制的指数是市值加权平均的编制方式,而是采用等权重编制方法,通过改变权重设置使得指数更智能化,来达到更好的回报效果。 据记者了解,景顺长城还有数只创新型ETF产品正在筹备申请,接下来将陆续发行。(.理.财.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