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hangju id=zoom> 证监会发行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监管部门正采取综合措施完善发行制度:一是积极推进网下发行电子化系统的建设,缓解网下申购资金跨行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二是探讨在现行发行方式基本框架下,研究提高小额资金中签率的妥善方案。 证监会发行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在出席第三届中博会“资本市场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高层论坛”时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发行制度改革,尤其是要完善新股发行方式,努力缩小一、二级市场价差,研究措施提高中小投资者中签率。 前期,由于新股发行价格与上市交易价格存在较大价差,吸引了追逐无风险收益的巨额资金囤积一级市场“打新”,并在申购日向监管银行大量转移资金,个别新股还出现了上市首日暴涨其后又持续下跌的情况。为此,有市场人士建议要进一步改进新股发行方式。 该负责人说,新股发行方式是衡量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市场公平的核心环节。近年来,相关部门推出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询价制度,采用国际通行的由机构投资者累计投标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基本解决了一级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而要解决目前问题的根本之策是要采取措施逐步缩小一、二级市场的价差。 他透露,监管部门正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加以完善:一是积极推进网下发行电子化系统的建设,缓解网下申购资金跨行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目前新股发行电子化平台已顺利建成,运行非常成功,今后要进一步拓展其功能,新股询价及网下发行要全部通过电子化平台进行;二是探讨在现行发行方式基本框架下,研究提高小额资金中签率的妥善方案,包括通过对机构帐户进行申购数量限制等措施,适度降低机构投资者中签率。 在论述深化发行制度改革时,该负责人还表示,要强化中介机构尤其是保荐机构的作用,以便从源头上把好上市公司入门关。最关键的两个环节一是要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使之树立责任意识;二是加强保荐机构的内部控制。为此,监管部门将尽快出台《证券发行上市保荐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 另外,还要大力推进公司债券发行。该负责人说,与其他品种相比,监管部门对公司债采取了更市场化的措施,比如不再强制要求担保,募集资金用途不再与投资项目强行挂钩,发行价格市场化,允许一次核准、分次发行等。下一步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一是简化审核程序,力争做到从申请到核准不超过6个星期;二是交易所市场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收费;三是大力发展债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四是促进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更积极地投资公司债,在壮大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基础上,实现与银行间市场的互联互通。 <B>相关新闻:</B> <FONT color=blue><B>提高散户中签率证监会酝酿新股申购变革</B></FONT> 4月26日,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王林关于证监会正积极研究提高小额资金新股申购中签率的方案,引发了市场对新一轮“新股申购制度变革”的期盼。据悉,王林在该次讲话中表示,证监会将探讨在现行发行方式的基本框架下,通过对申购新股的机构账户设定数量限制或者将部分发行股票向中小投资者账户另行配置方式,适度降低机构中签率,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 有知情人士认为,此前市场认为最可能的变革方式是 “取消网下配售”,而从证监会此次表态看,将机构和中小投资者的配售比例区分开以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式。 资深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表示:“取消网下配售是比较好的方式,如果是区分机构和中小投资者比例,则要注意网上配售身份的划定——多少金额才算是中小投资者,以及明确配售的比例大小。”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也表示,将机构和中小投资者区分开来设置一定比例配售,是比较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可以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不过,李大霄并不赞同取消网下配售,“当市场不好的时候,或者如此前中国太保出现破发情况,机构投资者会承接筹码,有助于IPO的顺利进行。” 据悉,目前市场二级市场打新资金仍在3万亿左右,仅4月25日上市的紫金矿业(601899,SH)冻结资金就有2.3万亿。二级市场的震荡并没有导致一级市场热情退烧。证监会方面也表示,出现大量资金申购新股的根本原因,是新股发行价格与上市价格价差过大,导致申购新股出现无风险收益。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是采取措施,逐步缩小一、二级市场的价差。 不过,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梁宇峰表示,制度的变革难以治本:“利益驱动是市场打新资金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如果采用缩小价差的方式提高发行价,那么在二级市场很可能出现中石油第二,股民仍将承受压力。”(每日经济新闻) <FONT color=blue><B>提高小资金打新中签率有利于减小股市大起大落</B></FONT> 据报道,4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相关负责人在武汉做“加强证券发行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专题演讲时透露,目前,证监会正在进行研究,多方论证稳妥方案,探讨在现行发行方式的基本框架下,通过对申购新股的机构账户设定数量限制或者将一部分发行股票向中小投资者账户另行配置方式,适度降低机构中签率,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使得打新股“几乎稳赚不赔”。据统计,2006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83%,2007年以来新股首日涨幅平均高达140%,拓邦电子、宏达经编、中核钛白等股票上市首日竟暴涨500%以上,而此后,这些股票无一不是跌幅惨重。 之所以导致这种情况,是因为新股申购是资金为王,散户由于资金少,中签率低,无力与机构竞争,导致绝大部分筹码落在机构手中。为了牟取暴利,机构主力在二级市场交易第一天往往会猛拉股价,将股价推高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吸引散户跟进后再乘机抛售筹码。这也正是许多新股在上市首日暴涨,此后便一路下行的根本原因。以中国石油为例,其发行引来了3.38万亿元资金的申购,但参与申购的户数却不到408万户,散户投资者不得不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因此被套在高位。 如果新股申购的筹码不是高度集中于机构手中,而是相当一部分掌控在散户投资者手中,机构就不敢在二级市场交易时狂拉新股,因为,这等于是在给散户投资者作嫁衣,不符合机构主力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这显然有利于减小股市的大起大落。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提高小额资金新股申购中签率的积极效果同样值得期待。我们知道,现在,大量资金聚集在一级市场,随时准备出击。同时,每当有新股发行,二级市场的一部分资金就会撤离抢筹,等到新股申购完成,资金解冻,部分资金又重新回到二级市场,如此反复,引发二级市场股价的剧烈波动。除此之外,一些机构为了提高新股中签量,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带来资金拆借利率、资金流动短期内异动。倘若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改变资金为王的现状,提高小额资金新股申购中签率,因新股申购所引发的二级市场剧烈波动和资金拆借利率的大幅飙升现象就可以得到大大缓解。 提高小额资金新股申购中签率,也有利于挤压股市的泡沫。由于新股发行机制不合理,导致新股发行的市盈率非常高,而发行市盈率越高,从源头上为二级市场输入的“泡沫”越多。典型的如2007年6月18日发行的中国远洋,其首发市盈率高达98.67倍。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由于网下配售是询价机构的特权,询价制往往都有一个“窗口指导价”,加之其他因素的制约,使得询价环节基本流于形式,既不能反映股票的投资价值,也不能反映股票的投机价值。有机构投资经理坦承:“参与新股发行网下申购的利润是明显的,我们首要考虑的目标是获取新股筹码,而不是进行公司的价格发现。” 如果新股发行制度改变,赋予小额资金更多的机会,机构投资者为了获得配售份额而放弃相关责任的动力就会减弱,就有利于使新股发行趋向一个合理的区间,从源头上减小二级市场的估值泡沫。 诚如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相关负责人所言:“解决问题根本之策,是采取措施,逐步缩小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对申购新股的机构账户设定数量限制或者将一部分发行股票向中小投资者账户另行配置方式,无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好措施。同时,也不妨恢复以前的“优先满足市值申购”原则,根据二级市场的市值配售,鼓励二级市场投资。同时,改变询价权完全掌控在机构手中的现状,提高中小投资者对新股询价和申购的比例。 总之,在新股询价和申购中,应该采取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政策,以改变一级市场被机构主力牢牢掌控的现状,提高小资金新股申购中签率,减小股市的大起大落,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