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讲话欲擒故纵 中国是欧洲的救世主? 备受国际界关注的中德政府磋商于2012年新年之际拉开帷幕,德国总理默克尔2日抵达北京,开始了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值得注意的是,默克尔此访恰逢中德建交40周年,同时也是欧债危机久拖未决、欧盟峰会刚刚结束之际,因此,此行必将受到舆论界热评。 在首日行程中,德国总理默克尔专程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欧元区债务危机等议题发表演讲。总览目前国际局势,欧债危机尚未解除,伊朗局势仍旧紧张,世界经济震荡下行,因此,默克尔把2012年的首个欧洲外国家出访定在中国,不乏一种"求解东方"的意味,寻求中国在解决欧债问题上的支持的远大目标已经不攻自破。然而,默克尔在演讲中却对中国购买欧债的请求避而不谈,反而指出举债过度的弊端。这种表态看似很合理,但势必引发我们对她讲话的诸多猜测,这是不是一种声东击西的外交策略?其欲擒故纵之嫌似乎浮出水面。 默克尔强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并非欧元危机。她并敦促欧元区国家反躬自省,称各国仅仅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降级举动抱怨连天是远远不够的。默克尔称,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是欧洲各国加强财政纪律,欧洲国家在签署"财政契约"后,各国的预算规则得到更大的透明,这样才是"治疗"欧债危机的根本。 但而后,默克尔仍在演讲中指出,需要在G20框架内解决债务危机,而中国在这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她表示,中德两国可以加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合作,协同解决债务危机。 默克尔迫切希望中国出手救助欧洲的梦想不可小觑,而欧盟25国刚刚通过的旨在加强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草案,也给足了默克尔底气。《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这些默克尔温和的词语和悦耳的描述是在为访华做准备。报道称,柏林正在笼络北京。而《焦点》更为直接地一语点破:德国总理访华主调是"诱惑"中国投资。 默克尔对中国寄予厚望已经不容置疑,那么中国会是欧洲的救世主吗?中国未来的决策会关乎德国乃至欧洲命运? 2日欧洲时段,温家宝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发布会上称,中国正考虑更大力参与到EFSF和ESM之中。温家宝此话一出,欧元、澳元等非美货币迅速走高,欧元两分钟涨60点至1.3200关口附近。澳元兑美元两分钟内冲破1.0700关口至1.0734。 但温总讲话提振效果非常短暂。在欧元等汇价冲高后便迅速回吐涨幅。 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也在考虑透过EFSF和ESM渠道,更大力参与到欧债危机的解决中。"这种表态与之前默克尔没有提出让中国购买欧债的请求形成鲜明对比,也显得中方领导人的大度识体。但是,他并未做出明确的金融支持承诺,仅表示中国依然在研究如何参与EFSF和ESM基金。 规模高达5000亿欧元的ESM计划在7月启动,做为一个永久性救助基金而存在,按计划它将最终取代早前为救援爱尔兰和葡萄牙而设立的临时性救助基金EFSF。而坐拥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经常被视为欧洲救助基金潜在的资金来源之一。 有分析指出,汇价上演短暂的冲高回落行情,可能是有投机者逢高做空或者获利了结。另一方面,温总理的讲话中本身另有蹊跷。这种口头上的模糊承诺,提振效果当然有限。此外,温家宝还表示,中国不支持任何中东国家发展核武器,支持展开对话,但反对将和伊朗的正常商业往来政治化。 另有分析人士称,温家宝扩大ESM投资言论或许仅是外交托词,因为他拒绝了德国等欧洲国家所希望看到的"减少进口伊朗石油",作为颇有诚意搞好中欧关系的中国这个东道主来说,抛出援助言论当然是有利的。不过,这也并不能排除中国在真实考虑扩大购买欧洲援助基金的可能性。一切还要看双方最终可以为合作做出怎样的让步。因此,中国是否会是欧洲的救世主,还很难下结论。 当然,此次磋商中默克尔还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并称德国愿与中国共同推进能源、环保、科研、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中小企业等领域的合作。(.世.华.财.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