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人民币对美元暴涨 创汇改新高

2011-12-16 13: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308| 评论: 0

摘要:  16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6.3352元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走势图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获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12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 ...
  热钱流出压力减低 人民币改革契机或到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触及"跌停线"。上一次出现类似情况还是在2008年12月初。在金融危机黑云压城、全球资本大逃亡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曾连续四天触及"跌停"。
  所谓人民币的"跌停",其实只是人民币中间价千分之五的交易区间下限,与股市10%的下跌限幅更有天壤之别。而在11月29日到12月9日的8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实际是上升的。对老百姓来说,影响不像听上去那么大。
  而就宏观经济而言,对连续"跌停"的评价,也不可以简单化地以"好"或者"坏"笼统评价。人民币汇率变化既有复杂的"因",可资判断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又有直接和间接的"果",影响可近可远,需要个别分析。
  从"好"的一面,商务部在12月7日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正好说明人民币汇率不是受政府控制的,是由市场调节的。"这个表态主要是从国际贸易与金融话语权争夺的角度出发,是说给此前不断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的美国政府的。这个表态的潜台词,已经基本确定了近期对人民币连续"跌停",不致有主动的干预措施。美国有媒体将人民币连续下跌说成是"由于出口增长乏力,中国政府放慢人民币的升值速度"。这句话实际上隐含着话语陷阱,无论是否承认放松,都会落实"操纵汇率"的名声。
  人民币汇率下挫对中国出口利好,这是事实,但不等于人民币下挫是中国出口下降的结果。事实上,这次连续下跌,确实是"市场"所为。相反,中间价不断提高,说明中国央行的意图明显是在"维稳",只是市场不买账而已。
  但对一国货币连续贬值进行国家甚至国际干预并非没有先例。"热钱狙击战"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惊心动魄又难以忘怀的记忆。人民币是否会重蹈1997年一些国家货币的覆辙?毕竟,三季度以来,巴西、印度、印尼、韩国、南非、土耳其、波兰和匈牙利的货币已经大幅贬值,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了18%。
  这不是杞人忧天,但危险远没那么紧迫。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货币管理体系对上述风险已经有足够的制度准备和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年来,人民币对一些亚洲国家来讲,也相当于"避险货币"。
  真正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连跌能否真实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前景;二是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改革的时机是否就在眼前。
  人民币连续下跌,本质上是国际"热钱"回流。回流的原因,是相对看好美国经济的劳动生产率。而中国经济的前景,却是最难说清楚的。总之,中国经济能在多短的时间内治愈"出口依赖症",实现发展模式的转轨,才是至关重要的,其重要性远高过眼前货币汇率的一时波动。
  汇率连跌的技术诱因,则是渐进改革中的外汇管理机制造就的套利投机。正是"半渡"状态的汇率机制,使中国长期陷入"热钱进来恐慌,热钱出去,还是恐慌"的怪圈之中。近十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央行为外储保值增值、对冲国内日益增多的基础货币,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事实上挤压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去维稳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如今,热钱流出,压力减低,未始不是改革的契机。
  近十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央行为外储保值增值、对冲国内日益增多的基础货币,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事实上挤压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去维稳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如今,热钱流出,压力减低,未始不是改革的契机。 (中国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4 08:25 , Processed in 0.04517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