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央行暗示政策转向 现两大预调微调

2011-11-17 07:3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43| 评论: 0

摘要:   央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 ...
  央行明确"预调微调" 专家称货币供应量或放松
  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与二季度相比,央行依然对物价情况十分重视,但已明确提出,"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央行的预调微调可能会在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操作等方面着手,而不是全方面的逆转性的调整。
  物价涨幅回落还可能加快稳中趋缓,是中国经济进入今年以来的态势,三季度这一态势继续延续。9.7%、9.5%、9.1%,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逐季小幅回落。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在外需相对疲弱、国内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的情况下,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也会逐步趋缓,保持经济平稳适度增长,既有利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中长期看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物价上涨的趋势确实在三季度出现了一定的缓解,央行报告称,第三季度各月CPI平均涨幅为6.3%。"8月份以来CPI环比增速显现放缓迹象,目前看同比CPI涨幅有继续回落的可能。若国内外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物价涨幅回落还可能加快。"尽管物价走势开始偏乐观,但央行仍然强调对物价地调控,"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轻易改变","物价调控不能松懈,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预调微调概念明确央行在报告中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表示,货币政策的调整肯定不会是全方面的,预调微调不是大动作,利息平稳周期不会逆转,降息不太可能。
  他认为,央行预调微调的空间一方面存在于货币供应量可能会放松,因为目前通胀高峰已经基本过去,货币增长也应当有所恢复。体现到银行信贷方面,对紧缺资金的部门会有所放宽,比如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贷款等。
  "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并根据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央行称。
  "但其他量化的工具都不大可能全面性调整,因为那是货币政策转向的标志。下一阶段可能更多用公开市场工具调控,央票等工具来优化流动性。"付立春认为。
  10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加5868亿元,同比多增175亿元,超出市场预期,也被看做是信贷投放开始转向中性的标志。
  此外,国务院和银监会也在早前下发了对小微企业金融扶持的政策,对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存比计算给予放松和激励。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国盛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明剑认为,央行进行微调的主要工具可能会是准备金工具,未来央行可以对准备金进行结构性调整,例如针对小型金融机构下调准备金率,因为它们可能与中小企业联系得更紧密。周明剑也认为,利率不可能下调,而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主要手段。人民币升值步伐节奏可能放缓,但不可能出现贬值。
  强调防范系统风险央行还在报告中表示,将继续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管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分析,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付立春认为,实际上这些风险是一直在逐渐积累,这些都是经济中的泡沫,一旦捅破了就是危机,因此只能采取密切监测的方法,防止泡沫吹得过大。
  此外,央行着重提及,包括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活期和定期存款,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资金信托投资计划、银行承兑汇票等投资渠道的规模壮大对流动性的影响。
  据央行统计,2011年9月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同比增长45.7%。表外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存款替代特征,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竞争客户资金资源的重要方式。(.每.日.经.济.新.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4 11:24 , Processed in 0.03776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