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日早盘沪指创下2307.15点的调整新低,深成指亦下探至9653.51点的调整低点,在沪深两市创新低后市场做多情绪得到宣泄,最终沪指报2370.33点,上涨53.06点,涨幅为2.29%;深成指报9957.62点,上涨260.41点,涨幅为2.69%。昨日沪深两市几乎所有板块都实现上涨,个股表现十分活跃,《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上海财汇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昨日沪深两市有52只个股的资金净流入超1000万元,金融服务、化工、信息服务、商业贸易等四大行业资金净流入7.8亿元。 金融服务 资金净流入达5.11亿元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上海财汇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昨日金融服务行业资金流入约100亿元,资金流出约为95亿元,昨日资金净流入高达5.1亿元。其中,该行业昨日共有31只个股实现资金净流入,有12只个股资金净流入超千万元,占比38.7%。 金融服务行业12只昨日资金净流入超千万元的个股分别是,中信证券(10747.09万元)、招商银行(8505.04万元)、浦发银行(6827.07万元)、海通证券(5758.82万元)、农业银行(5651.85万元)、中国平安(5376.82万元)、深发展A(3550.06万元)、交通银行(2747.51万元)、北京银行(1613.46万元)、南京银行(1442.17万元)、光大证券(1250.27万元)、中国太保(1212.19万元)。 比较典型的是中信证券,该股昨日涨幅为4.52%,累计资金净流入约1.07亿元。从基本面来看,中信证券(母公司)2011年9月实现营业收入16672万元 ,净利润4359万元,中信金通实现营业收入11911万元,净利润2446万元,中信万通实现营业收入5835万元,净利润1005万元。截至2011年9月底,中信证券(母公司)、中信金通、中信万通净资产分别为570亿元、20.92亿元和26.52亿元。银河证券认为,中信证券于10月6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招股价格为13.3港元,中信证券发行H股的意义重大,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化领域将会有重大作为 ,通过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中信证券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业务平台。与国泰君安、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仅把香港子公司上市不同,此次中信证券真正实现大陆同一家大型证券公司主体A股和H股上市。建议关注拥有强大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对新业务准备比较充分的中信证券,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从行业动态来看,中国人民银行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9.8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770亿元,同比多增184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562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848亿元,同比少增392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9825亿元,同比少增984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8397亿元,同比少137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515亿元,同比少113亿元。与此同时,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8.0%,同比高1.0个百分点;外币贷款占比4.9%,同比高2.5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0.9%,同比高6.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0.9%,同比低3.4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0.0%,同比低7.7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8.6%,同比低0.3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3.6%,同比高0.3个百分点。 中原证券认为,四季度宏观经济处在周期的衰退阶段,CPI数据于7月见顶后回落,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持续下行,控通胀与保增长的目标无法同时实现。调控政策目前没有放松的迹象,调控政策即使放松,也不会改变周期运行的大方向,仅影响周期由滞涨步入衰退的方式。优先求偿权保护银行收入,债务工具的求偿顺序在所有者权益之前,企业利润的实现是在支付了利息费用之后。经济温和下行阶段,企业盈利下降但尚不至于亏损时,银行的利息收入不会受到威胁。经济下滑的负面影响主要由企业在承担,银行具有相对优势。衰退时期的优选标的,四季度经济将处于温和衰退阶段,在该阶段企业利润增长明显放缓的同时,银行的盈利能力将保持稳定,银行具有相对优势,是该阶段投资的优选标的。四季度虽难以出现强劲的反转行情,但反弹的机会仍然存在,选择银行股参与反弹也可有效避免弱市反弹的风险。仍然重点推荐深发展,看好公司与平安银行整合后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