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震慑"大非 缩量减持首单现身 在《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实施当天,中体产业第二大股东二级市场抛售量被控制在了总股本的0.999%,而且未来一个月该股东将不能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中体产业今日披露,公司接股东金保利亚洲有限公司通知,从4月1日到21日止,金保利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出售所持公司股票1097.422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5%。其中,4月21日 减持729.47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99%。本次减持后,金保利仍持有公司股份7553.0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0.34%。其中,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523.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08%。 其实,金保利4月21日减持的729.471万股,占中体产业总股本更精确的比例应是0.9985%,如果多抛1.04万股,就必须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操作了。 金保利一次性减持占中体产业总股本0.9985%的股份,意味着它在未来一个月内不能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这有助于缓解中体产业的解禁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设计的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解禁股以缓解二级市场压力的新规则效应,已经在中体产业这里得到体现。由于中体产业还有几家小非股东,它们在二级市场的减持同样要遵循一个月不能超过总股本1%的规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集中减持了。 (上海证券报) 々 大宗交易现新规发布后首单 大亚科技浦发各成交120万股 昨日,大亚科技(000910)通过深交所进行了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为120万股,成交金额达1032万元。这是在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后,两市出现的第一单大宗交易。 根据深交所的资料显示,此次交易的成交价格为8.60元/股。而昨日该股走势良好,最终报收于9.87元,上涨4%,盘中最低价为8.98元。以昨日收盘价计算,买方已经获利152.4万元。 不久前,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6500万股限售股份已于3月31日上市流通,该部分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12.32%。 在公司已获解禁的限售股股东名单中,记者发现,有两个股东分别持有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6%;最大的一个股东持有1000万股,占比1.9%。 继深市发生第一单大宗交易后,浦发银行(600000)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也进行了一笔大宗交易,成交价为29.9元/股,成交量为120万股,成交金额达3588万元。买入方为财通证券杭州解放路营业部 。 根据 《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的规定,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虽未达到1%,但达到或超过150万股的,也鼓励在大宗交易市场转让。 分析人士指出,浦发银行和大亚科技此次大宗交易的1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都很小,远低于新规要求的最低1%的比例,完全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抛售,但仍然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 这说明为了稳定股市,缓减市场压力,解禁的大小非已开始严格执行证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现象。不过,小非会不会找"股托"来完成减持还有待观察。(每日经济新闻)々 乐观看待"大小非"减持新规 证监会日前发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引起基金高度关注。许多基金认为,对"大小非"减持进行适当规范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 天治基金认为,日前发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表明,在指数接近"腰斩"的情况下,稳定市场已成为当前宏观背景下的重要目标。这种态度对于稳定当前悲观的市场情绪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政策信号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虽然市场的整体回暖仍需要时间,但悲观情绪的改善已开始显现。 天治基金指出,今年以来,股市连续大幅下挫,一季度甚至成为全球跌幅第二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近期,随着中国石油等权重股跌破发行价,市场已经从原先的常规调整进入到非理性杀跌乃至价格机制完全扭曲的格局。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复杂,而限售存量股的大规模减持所带来的冲击是一个重要因素。限售存量股份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转让,避免了对当日指数的负面影响,减轻了对二级市场的资金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大小非解禁速度的作用,有利于稳定投资者对存量股份减持的心理预期。 上投摩根双核平衡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芮崑表示,投资人过度恐慌气氛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规范大小非减持的意见,可以看作是管理层对市场精心呵护的举措,对市场心态的稳定有相当的助益。但市场中期趋势的形成尚依赖于经济层面和企业盈利层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GDP增长和已经公布季报的数据大多符合或超出预期。不过,从谨慎的角度来看,我们还要继续观察CPI的走向和后续季报的盈利,才可判断宏观政策趋向和企业盈利是否能继续增长。 (中国证券报)々 "小非"抛售不限大宗交易 中小板演绎弱势 过去一度活跃的中小企业板指数这两天明显弱于整个沪深主板市场,其中的一大原因,可能是中小板解禁股一个月内抛售超过总股份1%,不需要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投资者对此感到担心。 昨天,中小企业板指数下跌了87.54点,跌幅为2.23%。中小企业板指数的这种走势,与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的走势有点大相径庭。昨天,上证综指上涨了0.99%,深圳成指上涨了0.73%。虽然走势最强的上证综指背后有金融股表现凌厉有关,但中小企业板指数本周以来的弱势演绎,并非无因之果。 从本周一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可能是中小企业板指数本周弱势演绎的最大原因。《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第一条对存量股份的解释,意味着中小板解禁股即使一个月内抛售超过总股份1%,也不需要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的存量股份,"是指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在沪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有限售期规定的股份,以及新老划断后在沪深主板上市的公司于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股份"。不难看出,所有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解禁非流通股和解禁的定向增发股份,均不是指导意见规定的存量股份。 沪深股市从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快速下跌,"大非"和"小非"抛售解禁股可谓"推波助澜",由此导致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的出炉。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份中也不乏大量"小非"存在。由于不少中小板上市公司由多名自然人股东发起成立,因而"小非"的规模相当的庞大。但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之所以没有将中小板解禁股抛售纳入大宗交易系统,也可能存在特别的原因。 首先,虽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小非"数量较多,但持股比例总体不大,很难要求这些"小非"每个月按照总股份1%的比例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转让。不仅如此,很多"小非"往往还是上市公司的高管,而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股份本身就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其次,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的部分"小非"是创投机构,不要求中小板抛售超过总股本1%的解禁股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有助于这些创投"小非"进行套现,从而便于将套现资金注入新的创业企业。目前,还有专家建议创业板将发起人股东的解禁日期缩短为一年。 记者从深圳证券交易所了解到,其实中小板上市公司股份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并不罕见。从2005年12月以来,共有苏宁电器、海特高新、久联发展、黔源电力、大族激光、天润发展等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了8笔股份,最新一笔是今年3月6日转让的398万股天润发展。(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