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看统计局的CPI数字,很多人会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还处于比较深度的通缩之中。但奇怪的是,在CPI显示通缩的时候,市场却在大谈特谈严重通胀的压力。这种矛盾的情况,一种可能是目前官方的通胀指标与民众的感受出现了很明显的偏差,另一个因素则是此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资源类商品的价格是比较敏感的,今年上半年以来,国际油价、煤价、铁矿石以及铜铅等有色金属价格,都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上涨。不仅如此,今后公共服务品领域价格上涨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由于煤价的上涨,电力行业正呼吁国家实行煤电联动,销售电价的上调指日可待;国家发改委正组织专家对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进行论证;目前,包括上海、沈阳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在酝酿上调水价。 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月卖掉23套、回笼资金近10亿元的“汤臣一品”热卖是个案,我们也可以认为水价、油价、电价、天然气涨价都各有各的特殊原因,但当这些情况同时出现的时候,这也许表明,在市场还在关注CPI何时由负转正的时候,下半年通胀风险就会悄然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