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专家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65%。虽然目前中国的物价水平还比较低,不过,由于信贷投放和全球流动性扩张,未来两个月,中国CPI可能会出现拐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一般而言,M1的持续上升对CPI的提升将滞后2~3个季度,对PPI的提升滞后3~4个季度,在经历了三个季度的持续增长,目前M1增速已达18%的高位,因此CPI的拐点在未来两个月内很有可能出现。 对于目前的物价走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表达了短期乐观、长期不乐观的态度。他认为,经验表明,在通胀尚未成为事实前,任何政府都不会出台相关措施。为避免出现通胀预期,政府可以加大发债力度,在目前税率调整难上加难的背景下,政府可以考虑推出“经济转型债”,央行用外汇储备来购买这部分债券,既可以中和市场上的人民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汇储备,提高国内消费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