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证券公司基层营业部工作了25年,25年沧海桑田,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跌宕起伏和发展壮大,也阅尽股市众生百态。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他叫老景,第一次见到他是1996年,我刚入职,主管带我到营业部到处转转,来到大户室,推门而入的时候正好和老景撞了个满怀。我们相互道声对不起。
在我的印象里,能在大户室里炒股的都应该是有钱人了,因为那时我们营业部中户室的客户标准是要有15万元资金量,大户室是50万元资金量,这些钱对当时的我来说都是天文数字。
老景的穿戴不仅算不上是有钱人,甚至可以算是穷人了:当时正值夏季,他上身一件褪色的老头衫,下身一件大裤衩,脚上趿拉一双塑料拖鞋,走路一摇一摆,看着脸三十来岁,但身材和穿着却一副油腻中年相。
我心里有些纳闷,但刚来也不好多问。
我们营业部的营业时间是每日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半,他每天就像上下班打卡一样准时,特别是下午,常常在大户管理员的反复催促下才不情愿地离开。
我耐不住好奇,向老员工打听:
原来老景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至于是哪所学校,他死活不肯说出来,他说他混得不好给母校丢脸了。
毕业后他分在一家国有银行的机房工作,那时候银行的福利待遇相当好,是人们趋之如骛的地方,老景名校毕业,工作单位也好,长得也不丑,照理找对象结婚不是件难事,但无奈他不善交际,生活自理能力也差,所以一直到30岁才结婚。
机房的工作相对清闲,老景觉得很无趣,1994年全市第一家证券营业部成立,地址就在老景单位附近,有钱有闲的他立刻跑去开了户。
就像刚会打麻将的人手气特别爆一样,他入市时正值上证指数最低点333点,买了就涨,一天赚的钱相当于他几个月的工资,他惊呆了。在单位郁郁不得志的他顿时觉得股市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好地方!
上班不能时时刻刻看盘让他感觉很痛苦,他决定停薪留职,全职炒股!
那时候,散户大厅的条件非常差,是租借了一家电影院不用的大厅改造的:墙上装一排股市行情跑马屏,大屏下方装一排电脑也是用于看行情,电脑太少,大多数人只能坐在大厅的塑料椅子上看大屏,来晚的话,连坐的位置也没有,只能站着看大屏了,大厅里没有空调,到了夏天,人多的时候简直就像在蒸桑拿,还夹杂着烟味,汗馊味等各种各样的气味,最要命的是下单需要到柜台人工下单,行情淡的时候还好,行情好的时候,委托柜窗口就像春运时的火车票出售窗口,挤得打架,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啊。

图片来自网络
老景既然决定把炒股当做职业,那就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他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再向做生意的姐姐借了钱,凑够50万元进了大户室。
本想放手大干一场,不想大盘开始下跌,老景一路追涨杀跌,一年多的时间,不仅自己的钱亏没了,借姐姐的钱也搭了进去,按规定,他要被清理出大户室。
原以为他会鸣兵收工,回银行去上班,没想到他又从姐姐那里借来了钱,留在了大户室。但从此炒股风格大变,谨小慎微起来。
说完老景的故事后,老员工笑着对我说:在股市,分分钟让你变成富人,也分分钟让你变成穷光蛋!
老景和我们工作人员相处得很好:他不多话,对大户室提供的条件从不说三道四。只是同室的几个女大户对他有点嫌弃:说他不讲卫生,特别是夏天穿拖鞋味大,好在他也不回嘴,只是笑笑。
我和同事们聊天聊到他时,也在纳闷他一年四季是否只有三套衣服:春秋天一套褪了色的卫衣,冬天一套皱巴巴的棉服,夏天一套褪了色的汗衫和大裤衩。
其实后来他的经济状况并没有那么糟糕了:有了惨败教训后,他痛定思痛,加强学习,每年赢多输少,盈利比上班的收入还略好一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股市交易的方式由原来的现场交易变成了非现场交易,为了节约成本,营业部要关闭大部分的大户室。老景已经是真正的“老景”了,他很害怕我们把他清理出去,每天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营业部组织的互动活动,他必定积极参加。但是即便是留在大户室,也再没有了以往的热闹,七八个位置的大户室常常只有他一人坐在电脑桌前。
我和他唯一的一次深入交流是在一次下班的路上,我的车坏了,走路下班,正好和他同路,我们首先聊股票,他发现我和他的理念相同,便越聊越兴奋,也放松下来。我半开玩笑地问他:“你整天邋里邋遢,守在股市,你老婆不管你啊”
他神情暗淡下来,说:“早就离婚了,孩子也归她”。
走到一家地方银行的门口时,他说:“这家银行的董事长是我家的邻居,我的发小,小时候我是他的榜样,他妈妈要他向我学习,现在他是我的榜样,我妈要我像他学习。”说完,一脸苦笑。
最后一次和他聊天是在他出事前一周,他打听了我孩子的学习状况后叹了口气,说他孩子不争气,不好好学习。然后又自嘲说:“学习好也不一定有用,我倒是上了名牌大学,不也就这样。”
2019年的冬天,那天下着雨雪,地上比较湿滑,他一般是走路回家的,那天不知为什么他骑了个共享单车,在路口拐弯时,一辆电动三轮车在他身旁呼啸而过,并没有碰到他,但他一惊,车一滑,摔了下来,后脑着地撞在了路牙上。。。
在他死后一个月,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前妻和姐姐,她们的脸上没有了悲伤,很平静地办理了老景的资产转移手续,听说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后来,那位曾经嫌弃过他的女大户偶尔到营业部来办个手续,提起了老景,听说他死了,一阵唏嘘,从此再无人提及,仿佛他从来未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