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名人堂 索罗斯 查看内容

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探源------波普的哲学思想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08| 评论: 0|原作者: 摘|来自: 索罗斯

卡尔·波普尔出生(1902)在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家庭,和索罗斯有着类似的经历,后来移民到新西兰,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波普著述颇多,主要有《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科学:猜想和反驳》,《科学发现的逻辑》,《客观知识》,后三本书都读过。我希望以后有时间全部再阅读一遍。《无尽的探索》是他的思想的自传,陈述了自己的成长和思想演化的过程。 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主要讨论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划界和归纳问题。作者论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科学的方法不是归纳法而是演绎检验法。这是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先说后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在古希腊的哲学中有十大范畴(后来归结为实体、性质、方式、关系四范畴)理论,这些范畴基本规定了后来的思想发展的方向,其中关系范畴中最主要的就是因果关系,但是,这个因果关系,到了英国哲学家休谟那里受到了挑战,他认为客观的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人类观念中的因果关系,不过是一种靠着心理的习惯的一个联想。人们所以认为得到了因果关系,是相信归纳的可靠性。这就是休谟问题。把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归结为归纳问题的可靠性。如果休谟是正确的,我们的一切科学知识所谓的因果关系,其实都是靠不住的,更何况金融市场的那些因果分析呢。 是波普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归纳问题;“归纳推理是否证明为正确,或者在什么条件下证明为正确,被称作归纳问题。”.我以为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另外,很多人以为使用概率的方法能解决归纳问题,但是概率的解释有三种(先验概率,频率和主观概率),概率的归纳,仍然不等于人的知识中的逻辑归纳。熟悉这个理论的人都会明白我讲的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估计要花点时间读书。 再说后一个问题。其实这里涉及到一切普遍性的命题(("x)(Fx®Ex)),普遍性的命题可以语言分析为一个条件命题,这是一个假言的表达形式,读作对于所有的x,如果Fx那么Ex,当x是一个无穷的域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个命题的真是无法证实的。但是,我们如果能找到一个反例子,令($x)(Fx Ù Ex)假,这是可以做到的。那么我们否证了普遍的命题。普遍性命题是靠归纳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对于归纳命题的证实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波普认为,普遍性命题都是科学假说,是得不到证实的,因此,科学和形而上学之间的界限,就是能不能证伪而不是证实。科学命题是可以证伪的,例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但是形而上学是无法证伪的,因此不是科学,例如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性,就是形而上学的命题。这就是前一个的划界问题。 其实,索罗斯接受的就是波普的这个思想。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的有效性理论,理性的知识完备性前提,按波普观点看来,都是属于形而上学的命题,是不可证实的伪科学命题。我们在金融市场接受的那些价值模型,技术分析模型,从两个方面看都是非科学的,第一从归纳看,是无法证明的东西,第二,从划界看,很多都是无法证伪的形而上学命题的推论。但是,我们这个市场却把这些东西看成是真理,因此无法解释和适应这个市场。正是在这个前提下,索罗斯提出了他的反身理论。【待续】 注,讨论这个问题估计绝大部分人不大懂这个问题的意义,我简单的介绍一点历史的背景。 随着科学的昌盛,特别是物理学的进展,经验证实主义在哲学思潮中越来越盛行,例如19—20世纪交替阶段的马赫主义(经验批判主义),这个哲学观点要比起早起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要精致的多,披上了现代科学的外衣。但是基本思想都是一样的,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20世纪30~50年代产生了维也纳学派,这是由一批哲学家和科学家构成的哲学团体,他们的主要哲学目的就是主张把一切知识还原为经验知识,排斥一切形而上学,前者叫做科学的还原问题,后者叫做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划界问题。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作为真的标准。为了区别这两种经验主义,后者一般叫做逻辑经验主义或者逻辑实证主义,因为他们强调逻辑和语言分析对于哲学分析的重要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 12:48 , Processed in 0.03559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