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是否管用?在昨天举办的一场“分享巴菲特投资真谛”的高端论坛上——— 本报讯“巴菲特这种非常成功的投资方法,美国市场究竟对此持什么态度?有多少美国人用这种方法能够持续赚钱?”昨天在京举行的“雪球滚动财富——分享巴菲特投资真谛”的高端论坛,原本是让巴菲特的“布道者”、《滚雪球》的作者艾丽斯·施罗德与在坐的中国投资人士分享巴菲特的成功投资方法,但最后却变成了一场“质疑”大会。 同威资本创始人李驰率先抛出尖锐问题,“中国证券市场从1000多点涨到6000点,再从6000多点回落到2000多点的位置之后,大多数人对价值投资在中国适不适用产生了怀疑。我想问,巴菲特这种非常成功的投资方法,在美国市场究竟对这种投资方法持什么态度?有多少美国人能用这种方法持续赚钱?” 面对如此尖锐的问题,艾丽斯·施罗德仍摆出“布道者”的姿态,“他现在其实还是很受欢迎的,2008年的时候,他犯了一些错误,也跟大家进行了说明。尽管如此,他现在仍跟以前一样受到欢迎。人们把他与其他投资人比较的话,还是会发现他非常了不起。” 艾丽斯·施罗德进一步指出,2008年很多投资人遭受到了损失,可以说这次金融海啸中,没有人能幸免,巴菲特也遭受到了一些损失,但相对来说,整个业绩表现还是不错的。即使这样,他仍承认,这是他个人的错误。其实,许多基金经理都不愿意谈自己的失误,但巴菲特却不然,他勇于承认失误。“当时,美国市场也有很多人讨论巴菲特的失误,包括其中一家公司以较高的价格买入,最后巴菲特把这家公司的股票进行永久的减计,他等于承认了自己投资的失误。” 在此后提问中,也有一位国内的投资人士杨烨提出关于价值投资是否适合于中国的基金经理的问题,不过问题相对委婉。“我们是做证券研究和卖方的工作,很多客户都是共同基金。在美国从事共同基金的管理人怎样看待价值投资,特别是在实际中,他们怎样使用价值投资的方法和逻辑,他们能不能在这个投资方法上做到持之以恒?” 对此,艾丽斯·施罗德坦承:“在美国我们确实也有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互惠基金或者叫共同基金的经理只能以短时间角度看待投资,而且他们投资的广度比较多种多样,而且许多互惠基金投资者也给了基金经理很多的压力,要求他们短时间内有好的投资回报,所以,很多基金经理对于如何实现价值投资的理念觉得有压力。” 艾丽斯·施罗德强调,许多基金经理也希望找到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也就是实践巴菲特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但基金经理一定要有自己的投资风格,不能完全照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