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是最容易变化的,因此,凡是有人参与的一切事件都具有一种因为人的易变性而不确定。当然,我理解索罗斯这是针对一个具体事件而言的,如果是就整个民族或者人类的历史而言,在这种偶然的现象中蕴含了必然性。汉景皇帝选择刘彻作为接班人也许有偶然的因素,但是你不能认为这个是纯粹的机遇,如果没有汉武帝,有多少人的命运会改变啊,司马迁,匈奴的可汗,陈娇,卫青,霍去病,张骞等等。索罗斯看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把这个作为一种类似公理性的东西,加入到自己的理论中,反身性之所以是能动的,就是因为它包含有人的易变性这个因素。他有一个比较,认为这有点类似量子力学的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但是测不准原理不改变观察研究的对象,但是人类的不确定性原理却改变事件的进程。 索罗斯认为这个思想的谬误开始于启蒙时代-----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过于推崇理性的力量,而这种理性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时代,精神和肉体,理念和现实的区分;但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里除了理论的理性之外,还有实践的理性,而启蒙思想没有注意到他们的不同,过于推崇理论理性了。固然近代的思想家,例如笛卡尔,英国的经验论和莱布尼茨思想中对于理性的歌颂是很卖力气的,但是我也不得不说,在英,德国的哲学中,其实很多人也思考了索罗斯所说的问题。例如英国怀疑论哲学家休谟,提出过理性的必然和实践的必须问题------就是在理性的认知中是必然性的真理,在伦理实践中,就一定是必须的吗?这个问题至今也在争论,可能有人不理解这个命题的意义,让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人的品德越是高尚越好,而行贿送礼甚至用一切手段达成目的并不是光彩的行为,这是一种理性的真理,但是在商业的竞争中,你可能明知道这个理性的道理,却不得不行为,这就是必然不一定导致必须。另外的一个哲学家就是康德,他提出三个理性------知识的理性,实践的理性和审美的理性,他们分别研究的是人的真,善,美的问题。不过康德的实践理性过于偏激,去掉一切目的性,排除了一切理智的应该才是善的,例如你拯救了一个生命,如果是为了他的父母的报答,就不是善的,而真正的善是纯粹的,为了拯救而拯救。 因此,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其实含有一个极大的倾向性,那就是对于古希腊以来特别是启蒙思想直到近现代的,人们对于理性的过于推崇的一个否定倾向。不过他没有走的太远。 从这里我们必须走进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所谓的现代主义主要是以科学和理性为核心的知识理性,例如整个的古典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的,认为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但是从艺术上开始,后现代主义的抽象绘画,建筑,直到理论思想上后现代主义,例如理查德·罗蒂,雅克·德里达,哈贝马斯,利奥塔,加达默尔等,他们的思想来源主要是近代的非理性哲学例如尼采,佛洛依德等。核心思想是反古典传统,反科学和理性,反本质,反对符合论的真理观。我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了,这是一个很热的话题,我们的很多研究生都喜欢做这类研究,其实质上这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科学和反科学,真理的符合和反符合论的一次大交锋,可以和启蒙思想时代的理性和蒙昧的大交锋类似,因此吸引了很多学子的眼球。索罗斯说,他最近在研究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从反身性出发,很符合后现代对于真理的操控性的理解。其实,这个东西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一个最新的发展,不管是反恐战争,颠覆伊拉克都有这种哲学的影子。我们要理解美国的政策,在高度上就要从这里出发,例如关于美元的货币政策,我相信也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凯恩斯主义又回到了美国,其实不然,凯恩斯的时代还没有后现代主义,尽管他的理论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思想,但是仍然属于理性主义的范畴,但是今天的美国经济学家的思想,特别是掌权的智囊,按照索罗斯的说法,是实用主义加上后现代主义,如果把这个思想贯彻到底很可怕,因为他们相信真理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说了那么多,这是我读书的一点体会,妄言之,妄听之,如果你听不懂,那就是在实践后现代主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