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巴菲特,在投资大众里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常被人大谈特谈,巴菲特的轶事也常被人津津乐道。比方说,他总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他一度登上全球首富的地位,但每天还是自己开着老爷车上班;他从不买科技股,即使是在互联网最火的2000年…… 相比声名显赫的巴菲特,西蒙斯却罕为人知。即使华尔街的专业投资人士,也未必听说过西蒙斯和他所创立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而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大奖章基金,从1989到2006年的平均年收益率高达38.5%,净回报率已超过股神巴菲特,即使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当年,该基金回报仍高达85%,西蒙斯也因此被誉为“最赚钱基金经理”,“最聪明亿万富翁”。 西蒙斯是如何取得惊人的投资成就,答案是定量投资。在进入华尔街之前,西蒙斯是个优秀的数学家,24岁就出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不同,西蒙斯依靠数学模型和电脑管理着自己旗下的巨额基金,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他称自己为“模型先生”,认为模型较之个人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在他的公司里,所有雇员中有超过1/3的数学、统计学和自然科学博士。只有两位是华尔街高手。而且该公司从不从商学院中雇佣职员。 西蒙斯不依靠华尔街的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也能为投资人创造惊人的回报。 “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位是投资家,一位是数学家,巴菲特与西蒙斯的成功,不过是市场上无数投资手法中的两种。而在成千上万种投资策略构成的策略光谱中,这两种恰恰是位于光谱两端的众多投资策略中的典范。 在光谱的一端,是重思想、重洞悉力的定性投资模型,也就是巴菲特所代表的利用个人经验和智慧判断进行的投资。以巴菲特为代表的这一类投资人可以被视为投资家,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极为复杂的,经验与思考才是财富制胜之道。因此其成功的关键,不是顶级的科技,而是对市场的理解、洞悉和不随波逐流的勇气,即以“人”的因素造就财富的增值。 而在光谱的另外一端,是重模型、重技术的定量投资模型,也就是像西蒙斯那样依靠数据分析判断进行的投资。我们可以将西蒙斯代表的这类投资家看作是推论公式、信任模型的数学家。他们利用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利用电脑来筛选投资机会,并判断买卖时机,将投资思想通过具体指标、参数的设计体现在模型中,并据此对市场进行不带任何主观情绪的跟踪分析,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选择投资,以保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纵横驰骋资本市场的巴菲特与西蒙斯,要么拥有对市场的一流洞悉,要么拥有顶级的数量模型技术。 在基金投资中,我们可以将投资专家的锐利洞悉和数学家的严格客观进行整合。首先由多个外部的经纪商提供基本面的研究支持,由行业研究员挖掘额外的市场信息,再由数量分析师将所有信息填充到数据库当中,并利用模型进行分析,最终由基金经理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投资方案设计。 利用具有定性思想的定量分析,让量化模型与基金经理相结合,不仅让基金投资变得更加完美,也能把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们从琐碎的日常信息分析中解放出来。基金经理可以花更多的心思考虑市场趋势的变化、结构的变化,以及向模型中添加哪些新的信息,投研总监也有时间去考虑市场上的“黑天鹅”事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