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在2008年遭遇了成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称“伯克希尔公司”)44年来最差的业绩。但偶像倒了吗?没有!分析人士依然对“股神”赞不绝口,认为仅亏9.6%是了不起的成就。 跑赢大盘 在今年给投资者的信中,巴菲特说,2008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净值是115亿美元, 使A股和B股的账面损失都达到9.6%。这是自1965年以来最大的下跌。 在过去的44年中, 伯克希尔的股价从19美元增至70530美元,平均每年增值20.3%。 在去年5月份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就曾经警告伯克希尔公司因为规模巨大将不可能以先前的速度那样增长。而金融危机的大潮来临使得“股神”也无法幸免,在2008年,伯克希尔的A股下降了32%,今年下降了几近 19%。 巴菲特承认自己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比如在油价几近高峰时购买康非石油股份。同时还投资2.4亿美元到两家爱尔兰银行,导致了89%的损失。 不过,9.6%的账面损失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已经是不俗的业绩,与此相对应的标普500指数下降了37%。而且股票价格的下跌也并没有使投资者丧失对“股神”的信心。 “我认为下跌9.6%是很正面的一个数字。”布朗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张韵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而且目前伯克希尔的价值被大大低估,是买进的时候。” 张韵数年前就持有伯克希尔的股票,现在自己也在重新购入。她认为作为典型的价值投资者, 巴菲特的股票价格下跌不能反映其价值。巴菲特自己也曾表示过:“伯克希尔的股票不管上升两倍,还是下降一半,都不会影响到公司的价值。” 在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伯克希尔公司的结果显示巴菲特卓越和谨慎的投资战略得到了报偿。 现在,他手中还有243亿美元的现金,可以在恶劣的市场中购买价格大幅下跌的优秀企业。此外巴菲特在去年以50亿美元购买高盛的优先股,相关派息高达10%。他购买高盛之时高盛已经转为商业银行,风险大幅降低,而且以高盛的根基未来获利将不是难事。 远离CDO “他是资产配置方面的大师,合理的配置使得他的损失减至最小程度。” Franklin Templeton投资公司的基金经理艾得温·罗格(Edwin Lugo II)对本报记者说。 在各大金融公司都被迫对“有毒”的金融衍生品资产进行减记时,伯克希尔公司并没有在这方面出现巨大损失,这源于巴菲特对这种金融衍生产品具有强烈的警觉性。巴菲特早在2002年就称这些衍生品是金融市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他也曾经表示没有人能真正了解这些CDO。 在今年的这封信中, 巴菲特也说:“现实告诉我们,那些主要金融机构大名鼎鼎的CEO(或者前任CEO)不能管理复杂的衍生品账目,这其中也包括了我和查理。” 巴菲特此言当然过谦。伯克希尔公司在1998年购买大型保险公司General Re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察觉其含有的衍生品的细节。 后来的发现使巴菲特果断终止General Re的衍生品合同。他用了五年时间,缴纳4亿美元的补偿金额,终于解除了General Re的23218个合同。巴菲特说尽管退出这些合同的时候没有很大压力,但是对于General Re的感觉仍然是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在了解你之前喜欢你更多”。如果巴菲特没有从General Re的衍生品交易中退出,去年的损失可以想见。 当然,伯克希尔公司也有51亿美元的损失来自于近年的一些衍生品合同。但这些衍生品合同都是15到20年以后过期。 “巴菲特的这些衍生品合同是欧洲风格。”罗格说,“这种风格意味着在合同过期之前,巴菲特有权不履行这些合同,也就是说这51亿美元的亏损只是账目亏损,并不是实际的损失。可以想见到15、20年后,金融市场的情况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这笔账目的亏损也是伯克希尔账目损失9.6%的一个主要原因。 信心依旧 对于目前恶劣的经济形势,巴菲特也感到吃惊。在信中他说,金融市场的严重问题使得信贷市场完全失灵,“整个市场目前的情况就好像是我年轻的时候在一家餐馆墙上看到的格言‘我们只相信上帝, 其他的人全都要付现金’。” 巴菲特认为,目前人们对于风险过度敏感,这导致投资者涌向最安全的美国国债,他认为这有可能会导致国债的泡沫。当然,巴菲特说,这并不是说美国国债会崩溃,而是投资者在这些投资中获得的收益可能比预期要小得多。 不管现实怎样恶劣,年近八十的巴菲特仍然对美国的经济充满信心。 “不要忘记我们的国家有过更艰难的过去,”他在信中写道,“仅仅是20世纪,我们就经历了两场战争、十几场经济危机和衰退,我们总是能够克服失败。” 巴菲特赞同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救助行为,认为这些救助是避免金融系统完全崩溃的必要行动,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都会受到影响。他停止了对华尔街的例行批判,而是说“不管喜欢不喜欢,华尔街、普罗大众的‘主街’以及美国生活中的其他街道现在都在同一条船上”。 对于未来的市场,巴菲特认为谁都很难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将会非常困难。但是经济的艰难不一定会和股票的走势有必然的联系。 “2009年以及以后的经济形势不能告诉我们股票市场是涨还是跌。”巴菲特在信中写道。 事实上,股票市场的走势和经济的情况并不总是完全相关。在1942年,当大萧条还未完全结束、美国还处于战时的不利处境,股市就开始大涨。 “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是股票市场的最低点,”罗格说,“即使巴菲特也不知道,作为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在市场的低谷时期买进,而不要理会是不是买入后就跌了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