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有机会,探究一下上个世纪乃至这个世纪最著名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个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股神也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滚雪球》的作者施罗德历时5年,潜心研究各种能够得到的资料,包括以前从未公开过的档案文件和巴菲特的信件,细细地为读者剖析了这位目前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人和他的内心世界。 买烟蒂型股票开始 为了此书,施罗德与巴菲特接触的时间超过2000个小时,录了300个小时的录音文件用于写作。 正是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为读者描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巴菲特,他执着,痴迷,幼时备受母亲打击伤害,迷恋温柔的成年女性。 从6岁起,巴菲特开始梦想赚钱,并且把自己的收入积攒起来。那个时候,他还处在当他看到一美元时,就知道通过复利最终会成为10美元。 他也从格林厄姆那里明白了市场的危险,并且学会了如何抛开市场行情分析公司价值的秘诀。随后,便开始了“烟蒂型股票”的投资策略,并组建了自己的合伙人公司。 从买“烟蒂型股票”,到最终买进了美国商业史上一些最伟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乐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营公司,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和喜诗糖果公司等,但也有缺憾——上个世纪60年代,巴菲特曾有机会购买大量的英特尔股份,却没有那么做。这缘于他不买高科技股,不相信神话。 最高峰时,他拥有超过10个合伙人公司。事实证明,他为那些最终选择信任他的合伙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真正让他成功的原因是,他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的投资人。在他掌握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后,所要做的就是等到股市大跌,到那时,再购进股票,既安全,又利润丰厚。 或许他这辈子不会做别的,但他从不轻易放弃机会,尤其是具有安全边际的赚钱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