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3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美国股票市场首家股价高达100000美元的公司。到2007年末,公司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巴菲特个人资产超过600亿美元。 爱丽丝·施罗德用5年时间,与巴菲特交谈了2000个小时,采访了巴菲特的250位朋友、家人和同事,终于写就巴菲特传记《滚雪球》。本书中译本2009年1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爱丽丝·施罗德接受了新京报报记者的专访。<!--IWMS_AD_BEGIN--> <DIV id=Layer1 style="DISPLAY: none; Z-INDEX: 1; WIDTH: 600px; POSITION: absolute; HEIGHT: 2px"> <SCRIPT src="http://js.tongji.yahoo.com.cn/0/373/487/ystat.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dt.tongji.cn.yahoo.com/ystat.do?unit_id=191463&uv=948167643562965547&nuv=0&cna=&cg=0&mid=0&mmland=0&ade=0&adtm=0&sttm=0&cpa=0&ss=851543991&usn=0&ec=1&ref=http%3A//news.youdao.com/search%3Fq%3D%25E5%25B7%25B4%25E8%258F%25B2%25E7%2589%25B9+%26start%3D0%26length%3D10%26ue%3Dutf8%26s%3D%2524sort%26tl%3D%26keyfrom%3Dsearch.index&url=http%3A//www.forex.com.cn/html/c499/2009-02/1070901.htm&dom=forex.com.cn&ha=1168&ft=0&nac=Microsoft%20Internet%20Explorer&agt=Mozilla/4.0%20%28compatible%3B%20MSIE%207.0%3B%20Windows%20NT%205.1%29&clr=32-bit&scr=1440x900&lng=zh-cn&jvm=1&flu=9.0&tm=1233799677&tc=abf636f6&ut=0&cnu=0.3166189119674102"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A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 ('http://tongji.cn.yahoo.com/note.html?unit_id=191463&url=http%3A//www.forex.com.cn/html/c499/2009-02/1070901.htm', 'newwindow', 'height=500, width=600, top=100, left=100, toolbar=no, menubar=no, scrollbars=no, resizable=no,location=no, status=no');" href="http://www.forex.com.cn/html/c499/2009-02/1070901.htm#">给我留言</A> </DIV><!--IWMS_AD_END--> “他几乎不关注商业以外的任何事” 新京报:你如何打动巴菲特,让他愿意接受访问? 施罗德:事实上我是建议让他自己来写这本书,但是他并不想这么做,所以最后由我执笔。在完成这本书的过程中,巴菲特给我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包括上千小时的访问时间,可以让我自主翻阅他能提供的所有文件,以及他和朋友们不断的邮件往来。与其说这本书是他授权,倒不如说这本书是在他的监控下完成更合适。他其实一直热切盼望能有这样的一本更权威的传记,而这个作者必须懂得商业、懂得投资、了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且对生活有深刻洞察力和独到见解。他一直很欣赏我的写作风格,也相信如果由我来做这件事的话,可以做到完整全面且客观。 新京报:你认为巴菲特成功必不可缺的外因是什么? 施罗德:除了他天生的特质和自己的努力外,沃伦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生,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他的家庭珍视他的教育,并且鼓励他实现他的抱负。而他开始进行投资的时间也许也是最适宜的。他自己也说过,他很幸运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出生那天就中了彩票,有优秀的父母,得到了特别的恩赐。 新京报:和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不同,巴菲特几乎对除了商业之外的其他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你是否认为这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施罗德:专注是肯定的,沃伦研究了大量股票,一头钻进图书室和地下室认真研究别人动都不想再动的陈旧股票记录,一宿一宿研究别人看来觉得眼花缭乱的数字,每天早上他都认真阅读《华尔街日报》,度蜜月时他车子后座塞满了《穆迪手册》和会计分类账。他几乎不关注商业以外的任何事———艺术、文学、科技、旅游、建筑。他从来不说自己勇敢,只是说自己精力充足、做事专一、善于推理。 “书里有部分内容让他不舒服” 新京报:有传言说,巴菲特起初对书中关于他第一任妻子离开他的那段经历的描述不太高兴? 施罗德:从2003年沃伦决定开始做一本书的时候,他就跟我说,我可以写任何我认为适合的内容,他不会做任何企图控制我写作的事情。因此,我的工作就是要把故事尽可能真实完整的记录下来,而不仅仅是讨人喜欢的那一部分。显然在最后的成书中,有一部分内容会让他在阅读时感到不舒服,但他信守诺言,不仅没有让我改动这些内容,而且也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或是不悦,相反,他在公开场合表明这本书很好,是一次很棒的写作。 新京报: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印象? 施罗德:我有一个有趣的记忆,就是他总喜欢把巧克力糖和樱桃可乐当成早餐。可是呢,他有时会到大学里面给学生们做演讲,然后他就会告诫这些大学生,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因为每个人一生中只能这一个身体,所以必须要好好保护它。每当我质问他,他对学生们说的话和他自己的做法不大一致的时候,他就会跟我说,那是因为他有好基因,巧克力糖和樱桃可乐是不会伤害到他的身体的,但是别人可就不行了。 “他创业的伟绩是很难被复制的” 新京报:“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是巴菲特的名言,但是怎样才能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呢? 施罗德:所谓的“很湿的雪”就是找到你的聚焦点,能让你激情澎湃去做的那件事。如果你真的爱做一件事,往往能做得很好。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年轻时就找到自己的聚焦点,但是“很长的坡”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该去做什么,并开始努力。就像沃伦所说:“不要到老了后悔浪费青春。” 新京报:你觉得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可以复制吗?或者说,是否有一天他会被超越? 施罗德:不断被超越才是自然规律,所以我确信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在世界某处的某个人会超越沃伦·巴菲特的投资记录。而沃伦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建立的一套成功模式,会让公司在其之后基业常青,而他创业的伟绩是很难被复制的。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 巴菲特语录 “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我知道我想要干什么。我已经挣了足够的钱生活。大学只会拖我的后腿。” “当其他人贪婪的时候你要胆怯,而当其他人胆怯的时候你要贪婪。” “我一直认为钱就是一把票根,应该投放到社会中去,特别在我们的资金可以有助于60亿比我们贫穷的人们之时。” “显然比尔·盖茨就有着明确的目标,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改善全人类生活的伟大工作中,不分性别、宗教、种族或地理区域。他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我在决定资金去向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