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名人堂 索罗斯 查看内容

索罗斯与他的反身性理论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40| 评论: 0|原作者: 摘|来自: 索罗斯

在《金融炼金术》里,索罗斯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债务的繁荣与萧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石油危机、银行创新、贫穷国对资金的渴求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之间形成了不断加深的反身性关系,引导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由于债权国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协调一致,加上各债务国资金使用率低下,时间不长便导致拉美和非洲的很多国家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其中墨西哥首当其冲。这一被索罗斯称为完美的暴涨暴跌例证,成为他日后分析国际金融的标准范式,事实上,我们在日后的多次危机中都看得见它的基因序列(如1998年俄罗斯拒付外债)。10年后索罗斯在写《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时,除了建议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力以便统一协调各国经济政策和改革监管体系外,他对已经开始泛滥的金融衍生工具提出了警告,认为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严重后果。当次贷危机开始从美国本土向外肆虐时,世行和IMF几乎束手无策,这些精辟的看法不能不让人对索罗斯刮目相看。 其实,索罗斯的思想体系并非如他所表述的那样繁杂,相反,他至始至终都是按照同样的范式在思考和处理他的观点与交易。我们如果从他的个人经历出发来理解他的反身性理论和彻底易错性,就可以抛开很多模糊的表述与现实背景,到达他看待世界的原点。 索罗斯一生奉为导师的卡尔·波普,从哲学和社会角度出发,写下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对其影响深远:人类无法获得终极真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使拥有不同观点和不同利益的人们和平相处的制度,波普称之为“开放社会”。索罗斯在政治领域的实践,一生都没有偏离这个目标。 波普对索罗斯的影响,更多地是建立在方法论上。波普坚持认为科学理论是无法得到证实的,必须被当作假说去接受证伪,只要它未被证伪,那就暂可认为它是真实的。这一观点与我们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相悖,我们从小到大似乎都在学习那些看似真理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推导出结论。索罗斯则很早就习惯站在事情的另一面来看问题——它是真实的吗?我能提出相反的证据吗? 索罗斯思想的真正成熟是在他开始从事套利交易员的工作之后,他从金融市场的变化多端中找到了波普理论的一个缺陷,正是这一发现奠定了他一代金融宗师的地位。波普认为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和原则来加以研究对待。而在索罗斯看来,自然现象有其较为清晰的因果逻辑关系,但在有人参与的社会活动中,由于人自身就是影响因素之一,无法用简单的因为A所以B的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投机市场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据此索罗斯提出了他的反身性理论。所谓反身性,它表示参与者的思想和他们所参与的事态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者之间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决定,不存在任何对称或对应。在人们的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中,普遍在存在着这样一种反身性的关联。 从反身性理论出发,调过头看经济学的有效市场与均衡理论就受到了极大挑战:供应与需求曲线的交叉只是一个象牙塔里的抽象概括,当遭遇供应或需求极度萎缩甚至停顿时,建立在传统经济学上的所有模型都会失效。经历了长期资本有限公司的破产和最近的金融危机的洗礼,索罗斯的理论无法让人回避。金融市场的走势并不会趋向公认的均衡状态,而是遵循一个单向的过程。尽管走势图有时候看起来是存在重复的,但实际的过程却是不确定且惟一的。索罗斯的交易思想跨越了传统的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也与华尔街上遍地的数量模型精英相异,事实上,他承认自己在伦敦读书时数学就不好,不过这正好促使他对经济学家们采用的数学模型所依据的假设产生了怀疑。 那么现实世界在索罗斯的眼中是个什么样子?显然,按索罗斯的理解,现实世界中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经济安排,大多建立在一些错误的知识基础之上,就像哈耶克通过纯计划经济的演变推论出极权主义一样,目前的制度或安排总会导致灾难发生,这种易错性无法回避,迟早会降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它的蛛丝马迹,自我确认后奋力一击。 “经济历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和故事构成,他们是奠基于谎言而不是真理,这代表赚钱的机会,我们只需要判断前提是错误的,在虚假的趋势被戳穿以前及时脱身。”回到索罗斯的交易方法上,不管是1992年狙击英镑、1987年做空标普指数期货,还是1997年放空泰铢和恒指,他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抓顶大师”,只不过判断顶部的方法与众不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3 21:57 , Processed in 0.0454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