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沃伦经过3年的学习,只需要再上几节暑期班的课就可以毕业了。就在这时,沃伦作出了一个完全改变他到目前为止的所行路线的决定。他立志要去哈佛商学院,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对正规的课程学业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但对学习知识则很有兴趣,并认为自己大部分是在自学。不过,哈佛给了他两大重要收获:声望威信和未来的人际关系网。 沃伦非常有信心哈佛会录取他,他也认为自己可以申请到奖学金。 不过,他错解了哈佛的宗旨——其目标是培养领导者。他来到芝加哥,进入面试。沃伦因为自己在股票方面具有天赋而拥有自信,面试的男士通过这种对单一领域的自信一下就看到了沃伦的自我意识和他不太自信的内在。“我的样子看起来在16岁左右,而情绪的表现大概是9岁。我和进行面试的哈佛校友待了10分钟,他评估了我的能力,把我拒之门外。” 沃伦根本没有得到机会展示他的股票知识。哈佛的这位先生很有礼貌地告诉他,在几年后,他会有更好的机会。沃伦很天真,这番话并未令他十分消沉和低落。当哈佛来信拒绝他的申请时,他惊呆了。他说,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要怎么跟我父亲交待呢?” 沃伦几乎立刻动手研究其他的研究生学校。一天,快速翻阅哥伦比亚大学概况手册的时候,他见到两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 “对我来说,这可是两个响当当的名字。我刚好读过格雷厄姆的书,不过,我不知道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 “格雷厄姆的书”指的是《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首次用老百姓都能明白的方式阐释说明,股票市场并不是通过黑魔法在运行。 这本书迷住了沃伦。 沃伦如今决定要去哥伦比亚。但是,时间已经太晚了。 “我在8月写的申请信,离开学只剩一个月,而其实我应该早这么做了。天知道我写了些什么。我可能写的是,我刚刚在奥马哈大学发现了这本册子。手册上面说你和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贵校任教,我认为,你们是站在奥林匹斯山山顶的某个地方,正笑着俯视我们其余的人。如果我能被录取,我会很高兴。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一次常规的入学申请,这可能是一次非常私人的申请。” 不过,以这种书面申请的方式,沃伦给人留下的印象比面试成功多了。这份申请最后到了戴维·多德的桌上,他当时是商学院副院长,主管招生。 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截止日期之后,没有经过面试,沃伦就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