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4> 1、Soros对全球化的定义 </FONT><FONT > 我将它定义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全球金融市场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日益加强的支配。 我认为,目前形式下的全球资本主义是一种扭曲的形式,它本应是全球开放社会。</FONT> <FONT > 全球化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允许金融资本自由流动;相形之下,人员的流动仍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资本是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国必须相互竞争来吸引它,这妨碍了他们对资本征税和管制的能力。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安排的特点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资本流向他方的能力损害了国家对经济实施控制的能力。</FONT> <FONT size=4>2、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判</FONT> <FONT > 资本总是竭力想逃避税收和管制,因此很容易将目前减税和放松管制的倾向理解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效的经济法则的表现。这实际上至少是英语世界里占统治地位的看法。我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这一看法坚持认为,资源的分配又市场机制来决定是最好的,对这种机制的任何干预都会损害经济效率。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标准来判断,全球化进行得非常成功。</FONT> <FONT > 但是,全球化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其一,许多人,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人,受到了全球化的伤害,同时又得不到社会安全网的保持;另外还有许多人被全球市场边缘化。其二,全球化导致了私人产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市场长于创造财富,但其目标并非满足社会需要。对利润的恣意追逐会破坏环境,并与其他社会价值冲突。其三,全球金融市场容易遭受危机的打击。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不一定完全了解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也不知道金融危机往往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更大的打击。</FONT> <FONT > 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认识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好处,但忽视了他们的缺陷。他们坚信金融市场倾向于走向均衡,并会带来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使市场不是完美的,让市场来分配资源仍比通过国家或国际管制来干预其分配要好。 然而,过度依赖市场机制是危险的。市场是用来为自愿参与各方进行货物和服务的自由交换提供便利的,仅靠市场自身不能应付诸如法律和秩序或维持市场机制本身运转之类的集体需要。市场也不能确保社会公正。这些“公共物品”只能通过政治方式来提供。 一般说来,政治方式的效率比市场机制低,但我们不能没有它们。 </FONT> <FONT size=4>3、关于全球开放社会</FONT> <FONT > 尽管全球化有着种种缺陷,但我仍是其忠实拥护者。我支持它,不仅因为它能生产额外的财富,更因为它能提供自由。我所说的全球开放社会能比任何一个国家确保更大程度的自由。我认为目前的安排,即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而社会关注很少得到承认,是全球开放社会的一种扭曲形式。本书的目的是找出这些扭曲,并提出一些实际的步骤来向纠正方向努力。 需要在以下几个领域进行制度改革: 1.抑制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纠正我们现有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内在的、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偏向,那些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这一体系。 3.对有利于创造财富的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补充,创建强有力的致力于其他社会目标的类似国家机构,如减少贫困和在全球范围提供公共物品。 4.改善那些深受腐败、压迫或无能政府之苦的国家的公共生活质量。 另一个问题也应得到解决,即市场价值对它们本不应归属其中的领域的渗透。但这仅靠制度是不可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价值观的重新定位。</FONT> <FONT > 世贸组织按规则供应私人物品的体系应由一个按激励方式供应公共物品的体系来补充,这是本书的主要建议之一。 ……实际上,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提高了效率或者起码是减少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过,全球化也增加了世界的相互依存性,加剧了由于个别国家国内的问题而对全球经济造成破坏的程度。因此,光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供应公共物品而设计更好的安排是不够的,我们还须找到一些办法,这各个国家内部进行政治和结构方面的改进。这是本书的第二个主要观点。</FONT> <FONT > 这一论断能强有力地支持培养我称之为开放社会的社会,在开放社会中,存在处理这些痛苦的机制,痛苦会得到释放。开放社会中也会有冲突,但它们恶化成流血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提高政府的质量、在全世界培养开放社会,这对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安全利益。对开放社会的培养不能取代军事力量,但它可以减少不得不使用军事力量的可能性。 民主和开放社会不能由外部强加,因为主权原则阻碍了外部的干预。对这种社会只能通过加强市民社会,并对政府提供激励使之走向经济和政治改革给予促进。</FONT> <FONT size=4>4、国际援助:特别提款权</FONT> <FONT > 我有这样一个建议:发行由富国捐赠的专门指定用于提供国际援助的特别提款权。这项倡议几乎可以立即带来很大一笔钱,用以资助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公共物品,并促进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而且,这项倡议可为无限地获得大笔源源不断且可靠的发展资金流指明道路。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其成员发行的国际储备资产,可以兑换成其他货币。欠发达国家可以把其特别提款权加入自己的货币储备;较富裕的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交易计划”的定义)将根据某些规则来捐赠它们的额度。欠发达国家可以从其货币储备的增加直接获益,并从全球范围的公共物品供应中间接获益。</FONT> <FONT > 使用特别提款权来为国际援助筹资不仅能增加国际援助所获资金的总量,还能确保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公平地贡献一定的份额,因为基于配额的特别提款权额度与成员国的经济力量大致相当。</FONT> <FONT size=4>5、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FONT> <FONT > 实现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必要性没有实现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必要性那么清楚。金融市场与实物和劳务市场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后者是同已知数打交道,而前者面对的则不仅仅是未知数,而且实际上是不可知数。</FONT> <FONT > 在与已知数打交道时,市场确实会表现出均衡的趋向,但金融市场不同。金融市场对未来做贴现;但是,金融市场对未来的贴现却取决于市场目前对其的贴现。未来实际是不确定的,不太可能与人们的期望对应,其结果是不可预测的。市场预期内在的偏差是影响事件进程的因素之一。预期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我称之为“反射性”。</FONT> <FONT > 市场价格会受市场心理的影响,这种观点并不新鲜。但市场价格能影响所谓基本面,了解这种观点的人就不那么多了。</FONT> <FONT > 我认为反射性提供了一个比均衡概念更好的关于金融市场运作的解释框架。均衡暗示着结果的可确定性,但在金融市场里,结果的不可确定性是千真万确的。在具有反射性特点的情况下,预期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差距,事件参与者不能将决定建立在对事务的认知基础上。他们的判断是带有偏见的,而这种偏见成了决定结果的一个因素。有时,偏见小得微不足道,可以不予理睬,这时可说是出现了均衡状态。其他一些时候,预期与结果之间的差距要大一些,这时我们就应该说是出现了远离均衡的局面。在有反射性的情况下,既可能出现恶性循环也可能出现良性循环,它们一开始都是自我强化的,但最终都自我挫败。(P104)</FONT> <FONT > 金融市场不仅不朝着均衡靠拢,相反,如果任其发展的话,很可能会走向极端,最终会崩溃。因此,不能对金融市场放任自流,而应由货币当局加以监督并进行一定的管理。</FONT> <FONT > 发现问题容易,解决问题就难多了。我前面已经解释过为什么说金融市场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没有什么法宝能改变这种情况。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金融体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