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鳄索罗斯日前在接受爱沙尼亚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球信用危机“显然已经到顶”,且金融体系已在自我疗伤中。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索罗斯表示,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后,停止运作的金融体系已再度开始运作。但他表示危机后造成的失业,以及企业生存困难等经济问题依然会继续上演。 对于这场危机,索罗斯曾经表示,这是他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大危机,他说:“这是我毕生罕见的危机,我从未看过像这样的危机,而且我也不会再看到像这样的危机。” 对此,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基本同意索罗斯的判断。张明认为,虽然金融市场未来还会有一些跌宕,需要一段时间稳定,但是不会再次出现像今年9月时如此巨大的动荡。在各国纷纷展开了救市措施之后,目前银行的信贷体系已经逐步出现恢复的迹象,银行的自我疗伤功能已经有所表现。不过张明也指出,这场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这一修复过程起码需要三至五年,实体经济受冲击的阶段现在才刚刚开始。 市场信息还透露,在眼下人们争相抛售股票的恐慌期,索罗斯以及另一位投资大师巴菲特还在顶风而上,不断在全球购买公司股票,两位投资家的涉猎范围从美国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他们纷纷在市场中寻求长期收益的好种子。最近巴菲特花费50亿美元投资于华尔街巨头高盛,此外还向GE公司投资了30亿美元。就在上月,巴菲特还在《纽约时报》专栏中发表文章,称其已经开始购买美国股票,并建议投资者在美股市场中投资。而索罗斯也购买了澳大利亚公司环球投资(SphereInvestments)5%的股权,这家公司正准备在毛里塔尼亚发展一项数十亿美元的铁矿山项目。 蒙代尔:大面积恐慌很快会结束 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也表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部分将在两周左右就可结束,虽然在未来两三年里,问题还会不断地出现,但是就系统性的问题,大面积的恐慌很快就会结束。 “个别银行可能会倒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整个金融体系将进入康复期。”年迈的蒙代尔微笑著说。 美国房地产大王特朗普则断言,对华尔街的投资机会到了,因为那里的金融市场就在底部。 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戴维.A.韦兹直言:“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它只是引发更大问题的一个扳机。问题的实质是全球不平衡、全球流动性泛滥以及缺乏风险评估。但市场正在趋于稳定,银行股票的价格已到底了,现在就是买入的机会。目前各国财政部和央行正在努力采取措施释放信贷市场,让人们能够再相互借贷。这些措施已开始见效,信贷市场的交易价格已开始下降。” 德国投资者信心指数回升 德国ZEW欧洲经济研究中心昨天晚上发布了德国11月份投资者信心指数。数据显示,由于欧洲央行的降息措施和德国刺激经济的决心,德国11月份投资者信心指数从10月的-63.0增至-53.5,经济学家预期为-63。 德国政府本月初正式开始实施其5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DAX指数上月从三年来的最低点开始反弹。与此同时,欧洲银行间拆借利率也降到了2月以来的最低点。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CommerzbankAG)经济学家RalphSolveen认为,投资者信心已经到了一个回升的拐点,但是这并不会改变德国经济未来几个月的暗淡前景,因为投资者信心指数的历史均值为-27.1,而目前已经是连续16个月保持负值。另外,德国的11月经济现况指数下降了14.5点至-50.4。欧元区11月ZEW经济景气指数为-54,预期为-60.5。 降息:各国的一致行动 在今年10月中旬接受记者采访时,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韦兹及摩根大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曼都成功地预测到美联储的利率会下调至目前的1%左右。 韦兹认为,美联储会再次降息,全球也应再次联手降息。欧洲央行仍有很大的降息空间。不过,他认为美国不会像日本那样把利率降至零。 卡斯曼则表示,欧洲央行还需要更大幅度的降息,新兴市场柄家的利率的下降幅度应该更大。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还应有2%的下降,而基本利率还应下降至3%左右。“我们相信全球的利率都会下降。不仅仅是中国、美国,还有日本等。”卡斯曼说。 投行能否复活取决于新监管环境 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有何新政?如何把握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罗伯特.默顿是哈佛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时,他是其中主要的金融工程师之一。默顿说:“金融创新会继续,关键是要有法律和监管环境。不是要更多的监管,而是更有效的监管。” 而银行的版图将从此发生变化。绝大部分的华尔街人士,像卡斯曼、纽约州银行局局长理乍得.内曼、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韦兹等都认为独立的投资银行不可能会再现。卡斯曼断言,金融危机说得很清楚了,过去的投资银行运营模式弱点很明显,并造成系统性风险。美联储肯定不会再让投资银行不受监管的运行模式继续出现在它的眼皮底下。纽约州银行局局长理乍得.内曼则表示:华尔街肯定会继续繁荣起来。但是我们应对整个商业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整合,并且进行规范,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还是保险公司都要进行规范。 但是,房利美首席经济学家道格.邓肯却不这么认为,他的意见是,投资银行能否复活取决于新的监管环境是否允许及投资者再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模式。如果还是有人愿意冒险,投资银行总会存在。 此外,银行的大小差别只会越来越大。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韦兹认为:“随著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银行也必须全球化,跨越国界,规模越来越大。通过兼并、竞争,最终较少数的非常大型的国际性银行会留下。而小银行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因为本地企业、社区很难与大银行交易。所以小银行和大银行都会存在。但我不确定介于两者之间的银行会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