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最近在看菲利普.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这里做个读书笔记:</DIV> <DIV>1.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度成长?</DIV> <DIV> 不应以一年为基础,判断营业额有没成长,而应以好几年为一个单位。有些公司不只未来几年的成长可望高于正常水准,更长时间内也可望如此。</DIV> <DIV>数十年始终如一,不断有突出成长率的公司,可以分成两类。由于没有更好的用语,我称其中一类“幸运且能干”,另一类“能干所以幸运”。两类公司的管理阶层都必须很能干。没有一家公司光因运气不错,而能长期成长。它必须拥有,而且继续拥有杰出的经营才能,否则将无法妥善掌握好运气,并保卫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不受他人侵蚀。</DIV> <DIV> 一家公司如果未来几年的营业额可望急剧成长,则不管它是“幸运且能干”的公司,还是“能干所以幸运”的公司,都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财运……不管是何者,投资人都必须时时留意,观察管理阶层目前以及未来是不是一直很能干;若非如此,营业额将无法继续成长。</DIV> <DIV>2.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DIV> <DIV> 总有一天,公司几乎肯定会成长到目前市场潜力极限,如要继续成长,未来某个时候可能必须另行开发新市场。一家公司必须在要点1有很好的增长率,同时要在要点2有正面积极的态度,才有可能吸引投资人最大的兴趣。</DIV> <DIV>3.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究开发努力有多大的效果?</DIV> <DIV> 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警觉,慎防花大钱,研究发展绚丽的产品,一旦趋于完美境地,的确有市场存在,可惜市场规模太小,难有利润。所谓市场规模太小而无利润,我的意思是说,这样的市场中,销售额不够大,无法回收研究成本,投资人去赚那种蝇头小利划不来。</DIV> <DIV>4.这家公司有没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DIV> <DIV> 优异的生产、销售、研究或可视为成功的三大支柱。说其中之一比另一重要,就像说心、肺、消化道里面的一个维持人体正常运转最重要的器官。人要生存,所有的器官都不可或缺,而且所有的器官都必须健康,才会身强体壮。不信,不妨看看你身边已证明是杰出投资对象的公司。你能找到有些公司不是积极的销售努力和不断改善的销售组织两者兼具吗?</DIV> <DIV> 经营最成功的公司,十分重视必须不断改善业务人员的素质。一间公司的制造或研究技能强,能够取得若干赚钱的业务,但销售组织能力弱,则高利润将如昙花一现。这样的公司相当脆弱。一间公司如要能长期稳定成长,强大的销售人才不可或缺。</DIV> <DIV>5.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DIV> <DIV> 营业收入导致利润增加才有价值。</DIV> <DIV> 投资人不应只探讨一年的利润率,而应探讨好几年的利润率。</DIV> <DIV> 真正能够让你投资赚大钱的公司,大部分都有相对偏高的利润率。通常它们在业内都有最高的利润率。</DIV> <DIV>6.这家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DIV> <DIV> 购买股票赚钱,不是看购买当时这家公司有哪些事情普遍为人所知。相反地,能不能赚钱,要看买进股票之后需要知道的事情。因此,对投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过去的利润率,而是将来的利润率。</DIV> <DIV> 相反地,其他一些公司,包括这些行业中的若干公司,不是靠提高价格,而是借助远富创意的方法,提升了利润率。有些公司借助资本增值或产品更新部门,取得成功。这些部门唯一的职能,是设计新的设备,以降低成本,抵消或部分抵消工资日渐上涨的趋势。很多公司不断检讨作业程序和方法,研究哪些地方可以提高经济效益。</DIV> <DIV>7.这家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DIV> <DIV>(引申:这家公司的大股东和公司经营者关系是不是很好?)</DIV> <DIV> 人事关系良好和人事关系乏善可陈的两种公司间,其利润差额远大于罢工造成的直接成本。如果员工觉得受到雇主公平对待,整个工作环境便大不相同,高效率的领导阶层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员工的生产力。此外,训练每位新进员工需要相当高的成本。因此,员工流动率过高的公司,必须负担这方面不必要的成本,而管理良好的企业不必要为这种事烦恼。</DIV> <DIV> 劳资关系良好的公司,通常尽一切努力化解员工的不满。管理阶层拖很久才处理员工的小抱怨,而且不认为那有什么重要,最终导致大问题出现。</DIV> <DIV>如果公司的盈余很大一部分源于支付低于所在地标准水准的工资,投资人如买它的股票,迟早可能尝到严重的苦果。</DIV> <DIV> 最后,投资人应了解高级管理人员对待基层员工的态度。有些管理人员嘴里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不认为对普通员工必须负起责任,也不关心他们。</DIV> <DIV>他们根据公司营业收入或盈余预期的微小变化,随意大量雇佣和解雇员工。员工眷属可能受影响,生活困难,但他们不觉得自己有责任。他们没有让一般员工觉得公司需要他们,才能经营下去。他们没有让一般员工觉得有尊严。管理阶层抱持这种态度的公司,通常不是最理想的投资对象。</DIV> <DIV>8.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DIV> <DIV> 和低级员工关系良好很重要,在高级人员之间创造正确的气氛也十分紧要。这些人的判断力、创造力和群策群力,能够成事,也能败事。</DIV> <DIV> 高级主管间气氛良好的公司,能提供最佳的投资机会。这样的公司中,高级主管对总裁和董事长有信心。这表明,从最低阶层往上,每位员工都感受到,公司的升迁是以能力为依归,不是靠成群结党。</DIV> <DIV>9.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DIV> <DIV> 一家公司迟早会到达某种规模,除非开始在某种深度内培养高级主管人才,否则将没有能力掌握进一步的机会。</DIV> <DIV> 其中最重要的是授权。如果从最高层到基层,每个层级的主管没有以别出心裁和有效率的方式,配合个人能力,获得实权,以执行指派任务,优秀的主管人才便有如身体强壮的动物被关在牢笼里,无法舒展筋骨,尽情发挥。</DIV> <DIV> 高级管理人员如事必躬亲,插手日常的营运事务,这样的组织很难成为极富吸引力的投资对象。不管一两个主管处理所有琐碎事务多能干,一旦公司到达某种规模,这样的高级主管会在两方面碰到难题。公司一大,太多琐碎事务将令他们分身乏术,无法一一处理。公司也没法培养干才,处理仍在成长中的业务。</DIV> <DIV> 高级管理人员是否虚心欢迎并乐于评估员工提出的建议,即使这些建议有时严厉批判目前的管理实物?今天的企业环境竞争如此激烈,改善和变革的需求如此强烈,要是高级管理人员因为矜持自满或无动于衷,为能探索值得开采的新点子金矿,这样的公司不适合投资人垂青。公司的需要的年轻主管也不可能培养出来。</DIV> <DIV>10.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的如何?</DIV> <DIV> 会计核算是否准确,是否有做假账嫌疑。</DIV> <DIV>11.公司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线索,以了解此公司相对于竞争者是不是很突出?(各种壁垒)</DIV> <DIV> 专利权对大公司而言,通常有额外的好处,但不表示它占有绝对优势。可以防止公司营运活动遭受激烈的竞争。正常情况下,公司相关部门的生产线将因此享有较高的利润率。这又进一步提升所有生产线的平均利润率。同样的,专利权强大,有时能让一家公司享有独家权利,以最简单或最便宜的方式,生产某种产品。</DIV> <DIV> 专利权通常只能阻止少数竞争对手获得同样的成果,但无法阻止所有竞争对手。基于这个原因,许多大公司根本不想应用专利权将竞争对手关在门为,反而收取相当低廉的费用,授权竞争对手使用他们的专利,并希望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使用别人的技术。在制造技术,销售和服务组织,顾客的口碑,要维持竞争优势,需要费心的地方很多,远多于专利的保护。专利权没法提供无期限的保护,当专利保护不再存在的时候,公司的获利可能大打折扣。</DIV> <DIV> 我们见过无数的例子,也就是最有效的根本保障方式,来自技术创新,工程设计保持领先地位,不是靠专利。投资人至少应十分小心谨慎,不要太强调专利权的重要性,但也要晓得,评估某项投资是否理想时,专利权保护偶然是个重要因素。</DIV> <DIV>12.这家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DIV> <DIV> 有些公司的经营方式是追求眼前最大的利润,有些则是刻意抑制近利,以建立良好的信誉,因而获得较高的长期整体利润。</DIV> <DIV> 一家公司可能老是以最严苛的态度对待供应商;另一家则可能为确保可靠的原材料来源,或在市况转变,供给十分困难时,为确保获得高品质材料,以致同意向供货商支付比合约高的价格。对待客户的差异也同样显著,有些公司愿意在老客户碰到困难时提供帮助,这可能在某笔交易上没有利润,但长期可望得到远高于以往的利润。</DIV> <DIV> 要想获得最高利润的投资人,应留意在盈余上眼光长远的公司。</DIV> <DIV>13.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的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度受损?</DIV> <DIV> 增发股票会摊薄投资人收益,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很少,远少于股本扩张的幅度,则显示公司管理层财务判断差。但如果公司在其他14个要点上都获得很高评价,将来可望有杰出的表现,我们也不必计较太多。</DIV> <DIV>14.管理阶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DIV> <DIV> 碰到坏事,管理阶层不像碰到好事那样侃侃而谈,“三缄其口”的重要理由有好几种。他们可能没有锦囊妙计,解决出乎意料的难题;管理阶层可能已经心生恐慌;他们可能不觉得对持股人有责任,不认为一时的独断专行有必要向持股人报告。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凡是设法隐匿坏消息的公司,投资人最好不要纳入选股考量对象中。</DIV> <DIV>15.这家公司管理阶层的诚信正直态度是否无庸置疑?(管理层对股东诚实是第一考虑要点)</DIV> <DIV> 公司的管理阶层远比持股人更容易接触公司的资产。控制公司经营大权的人,有无数方法,能在不违法的情形下,假公济私,牺牲一般股东的利益,为自己谋私利。最令投资者深恶痛绝的做法,当属内部人滥用职权,发行量普通股认股权。这个合法的方法,本来是用以酬劳能干杰出的管理人员,但他们可加以滥用,自己发给自己很多股票;在立场公正的外部人眼里,奖励的数量已远超过他们的贡献。</DIV> <DIV> 面对这种滥用职权的做法,投资者只有一种方法能保护自己。也就是,投资对象局限于管理阶层对股东有强烈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公司。</DIV> <DIV> </DIV> <DIV> 一家公司在这15个要点中,有任何一点不如人意,但其他要点得到很高评价,则仍视为理想的投资对象。不过,不管其他所有的事务得到多高的评价,如果管理阶层对股东有无强烈责任感一事,令人深表怀疑的话,投资人绝对不要认真考虑投资这样一家公司。</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