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本轮商品牛市持续长达7年之久,其未来的走势依旧充满悬念。在截至8月15日的30天内,衡量全球商品市场的标普GSCI指数出现有史以来最大下滑,其从7月3日的最高点下滑幅度高达21%。但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大幅快速的下滑却未能持续,近日玉米、大豆、铜、锡等价格均出现回升。 这种回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供应层面的负面消息。当全球经济放缓为商品牛市蒙上阴影之时,玉米和大豆从其最高价下滑的幅度高达37%,但在过去2周内,其价格却出现上扬。分析师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种植延迟对美国的产量造成威胁,而种植收益率的降低也导致美国玉米、大豆库存接近5年来的低点。此外,作为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以及全球第三大大豆出口国的阿根廷,可能会因为出口关税的增加而导致上述农作物出口量减少。有专家表示,这些将使得全球谷类库存量吃紧。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谷类库存量已经接近30年来低点。 与之情形类似的还有铜、锡价格和油价。铜价曾在7月2日达到每吨8940美元的历史高位,但此后却大幅下滑了20%。不过,因为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和全球最大铜生产公司智利国有铜公司的产量减少,最近铜价却从6个月的最低点开始上扬。而全球第四大锡矿提炼商斯特拉塔公司8月19日表示,该公司基于目前镍矿市场的状况考虑,已经关闭多米尼加共和国境内的Falcondo镍铁厂的生产经营活动。该锡厂每年生产2.9万吨的锡,约占全球初级锡矿生产量的2%。分析师认为,斯特拉塔公司这一举动使全球镍供应量下降了将近1%,这使得镍价上行。 对于日前部分商品价格出现的回升,有观点认为,有史以来商品市场最急剧下滑的阶段可能结束,这些或是2006年商品市场振荡的重演。但与2006年不同的是,这次商品市场回升的动力来自于供应的减少而不是需求的增长。花旗银行驻悉尼全球商品分析师表示,在商品市场中,供应层面的影响因素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这将导致不同商品价格表现不同。预计明年商品价格仍将走高,并且某些商品价格的上扬之势会持续到后年。 投资家吉姆·罗杰斯8月23日表示,原油价格将继续上扬。吉姆·罗杰斯曾在2006年4月预测,油价将达到每桶100美元,金价将达到每盎司1000美元,目前这些预测均已实现。吉姆·罗杰斯认为,商品市场仍处在牛市之中。尽管未来油价低至每桶75美元或者高至每桶175美元的可能性都存在,但在未来10年中,油价仍将上扬。高盛分析师马尔科姆·桑斯伍德8月21日也表示,“我并不认为商品市场的盛宴已经终结,这只是大牛市中的略微下滑,商品牛市的基本面仍然稳固。” 但并非所有投资者都如此乐观。纽约某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表示,本轮商品市场牛市正在走向尾声。该策略师在20世纪90年代的商品投资中的年均回报率高达15%。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上周暗示,美联储预计商品价格将放缓。伯南克在8月22日表示,美联储保持目标利率“相当低”,是因为“我们预计,油价和其他商品价格将最终稳定下来,部分原因是全球经济放缓的结果”,“我们已经看见商品市场上扬趋势的结束。”堡垒华盛顿投资咨询公司首席投资官尼古拉斯·萨尔根8月22日表示,不是仅有美国经济放缓,而是全球经济正在放缓。所有来自于欧洲的迹象都表明,欧洲经济正在经历衰退。而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经济也在走弱。这些现象表示,全球经济放缓的势头非常大,可能难以逆转。高盛在8月21日表示,约占全球经济总量一半的国家正在面临衰退。高盛驻伦敦全球经济学家比尼特·帕特尔表示,在未来数月,美国、日本、欧元区和英国“要么正在经历衰退,要么面临明显的衰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