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经济繁荣还是低迷,无论股市行情牛气冲天还是一熊到底,他都能在股票市场取得惊人的业绩,他就是被誉为“华尔街之神”的沃伦·巴菲,凭着独特的投资策略,他为自己也为投资人创造了巨额财富,并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巴菲特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投资和经营意识,5岁时开始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11岁时买入平生第一支股票,1947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财务和商业管理专业,两年后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金融专业,师从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然而天才巴菲特毕业之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踌躇满志的他1956年回到家乡,筹集资金成立了巴菲特合资公司。巴菲特坚持寻找并买入低于内在价值的小股票,然后等待价格攀升,这一方式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从1957年到1969年底,合资公司年利润率达到29.5%。巴菲特的天才之处不仅在此,当股市一路高歌地时候,他宣布引退并解散公司,三年后,股市跌入了几十年来的最低谷。巴菲特还曾独具慧眼地购买陷入困境的Berkshire Hathaway股票,该公司日后成为巴菲特所有投资的基石。 依靠自己独特的投资策略,巴菲特创造了巨额财富,1965年到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1993年曾一度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1997年净资产达到210亿美元。2000年网络股大行其道的时候,巴菲特仍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不跟风买进,网络泡沫破灭后,其他投资者损失惨重,巴菲特却从地毯、油漆等行业获利。2002年他的资产达到360亿美元,仅次于比尔·盖茨。 当网络股破灭,投资者对电信业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巴菲特却开始关注身陷低迷的电信、能源和设施公司。2002年7月,他旗下的投资公司宣布与两家公司组成投资联盟,向经营电讯光纤的Level 3 Communications公司购买5<FONT color=#000000>亿美元的可兑换</FONT><FONT color=#000000>债券</FONT><FONT color=#000000>,从未涉足科技公司的巴菲特在非常时刻的非常举动应该有着特殊的意义。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巴菲特可能收购通用电气旗下的安裕再</FONT><FONT color=#000000>保险</FONT><FONT color=#000000>有限公司(ERC),以便将Berkshire Hathaway财产意外保险打造成以保费收入计算的全球最大再保险公司。 </FONT> 作为公认的天才投资家,巴菲特的成功得益于他最初合伙公司确立的投资原则:以真正价值为投资对象的标准。他从寻找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入手,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在乎每日行情。巴菲特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是清醒的头脑以及长期奉行的“三不政策”:不阅读证券公司报告,不相信技术分析,不做分散投资的投资组合。另外,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把自己看成一个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师或者股评家,企业的长期前景是投资的决定因素,他还特别强调公司的经营管理,因此它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分析潜在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评估它的管理状况上。 巴菲特有时会买下一些他人看来毫无希望的企业,他清楚,市场上太多投资人乐意于短进短出,他们更为看重的是短期获利,因此,即使暂时的经营困境都会导致一家有良好前景的公司股价急剧下跌。在巴菲特看来,这正是投资者进场做长期投资的绝佳时期,对于所有追求财富的人来说,它有两条具体的法则: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 <B>沃伦·巴菲特的睿智妙语:</B> ※没有必要做一些异乎寻常的事情来产生异乎寻常的结果。 ※时间是杰出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 ※过度活跃的股票市场是企业的扒手。 ※你不可能比你最笨的竞争对手更精明,诀窍是不要有竞争对手。 ※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中要紧的并不是它们知道的有多少,而是如何实事求是地确定他们不懂的有多少。 ※如果你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我们所需要的是购买我们所了解的企业,由我们喜欢的人经营,并且价格对于潜在客户具有吸引力。 ※几乎在任何领域,专业人员取得的成绩就明显地高于门外汉所取得的,但在金钱的管理上并非总是如此。 ※你不可能用你失去金钱的同样方式把钱赚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