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名人堂 巴菲特 查看内容

价值投资是原则不是教条看巴菲特如何应对股市暴跌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9| 评论: 0|原作者: 摘|来自: 巴菲特

  ● 有很多人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股,做到长期持股就是坚持了价值投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价值投资并非就是长期持股,只要在严重低估的时候买入,长期持有短期持有,都是价值投资。巴菲特自己概括的五种投资方式中就包括短期套利。   ● 一般大家讲的趋势和波段,指的都是价格,而不是价值。像巴菲特2003年4月开始买中石油,过了4年又全卖了,他是做波段吗?是的,但他做的是价值的波段,而不是价格的波段。   ● 巴菲特最近在次贷危机后大规模买入股票160多亿美元,他的做法启发我们在通胀背景下可以关注四大行业:一是银行业,二是消费品,三是医药,四是交通能源行业。   ● 即使是用来长期投资那些未来十年涨1000倍的股票,也只能用你的闲钱来赌,用你十年二十年都可以不用的闲钱,用你全部输光也不会影响你未来正常生活的闲钱。有些人就幻想着有高人指点,一赌即中,怎么可能?   6月10日,在央行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压力下,上证指数单日暴跌257点,跌幅达7.73%,市场正在重新步入下跌通道。   在自高点调整50%以后,市场的承接力依然匮乏,投资者似乎依然面对一个迷茫的未来。   这个时候,我们专访了巴菲特研究专家、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刘建位博士,请他结合巴菲特的投资实践和A股市场的现实状况,来和我们分享对价值投资的认识。   1 现在是否很好的进场机会?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资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声称要实践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和职业投资家,那么,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刘建位:这个问题有很大争论,中国人喜欢贴标签,总试图用一个口号概括一种投资策略,这种做法就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于简单化了。   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的定义只有一个,就是投资那些内在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公司股票。价值投资关注的基本点不是价格,而是价值。从公司的整体内在价值算出每股股票的内在价值,从而判断股价是不是被严重低估了。只要过于低估,就买,不管股价未来是涨是跌,只买这些物美价廉的公司。70多年来,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提出的这个价值投资基本原则没有任何变化。   另外,巴菲特也并非从头到尾都在用同一种投资风格。初期的时候,他坚持的是格雷厄姆的方法,就是所谓的寻找“烟屁股”:不考虑行业,不考虑管理层,不考虑公司是否濒临破产,只要公司的净资产远远超过股价,或者市盈率特别低,便宜,就买,而且尽量同时购买很多种类似的便宜货,分散投资。巴菲特刚开始的时候赚钱就是靠这个。但后来很多人都在使用这个策略,他就很难再通过这个赚到大钱。于是巴菲特又开始吸收费雪的投资策略。   同样是价值投资,巴菲特后来只买好公司,而且转向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看中一只股票一买就买很多。这和格雷厄姆的分散投资不同。巴菲特后来表示,他的第一选择不是购买股票,而是收购企业。只有当这个购并市场找不到好的交易对象,而且股市比购并还便宜的时候他才会去买股票。股市投资是巴菲特的第二选择。   所以,巴菲特第一阶段是学格雷厄姆,第二阶段是学费雪,费雪就是擅长发现少数超级明星公司。最后,他就是把他们两个结合起来,也做了他们两个没做过的一块,就是购并这一块。巴菲特现在的投资主要是购并,而且一出手就是几十亿美元以上,把这些企业的控股权拿过来。   一句话,巴菲特不是简单地买卖股票,他是一个投资家,又是一个企业家,对他而言,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在实践价值投资的过程中,有些投资者最终却落脚于长期持股。价值投资和长期持股是什么关系?   刘建位:确实,有很多人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股,做到长期持股就是坚持了价值投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价值投资并非就是长期持股,只要在严重低估的时候买入,长期持有短期持有,都是价值投资。巴菲特自己概括的五种投资方式中就包括短期套利。   巴菲特也是好多股票买了又卖,只有极少数的股票他才会选择长期持有。巴菲特曾经公开宣布四只股票要一生持有。后来他又剔出了大都会ABC,现在剩下的就只有华盛顿邮报、geico保险和可口可乐。他做了一辈子,到现在也只找到这三只值得一生持有的股票。   价值投资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买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至于你要持有多久,要看你买的公司和时机。有两种情况:你买了以后,股价并未上涨,继续被低估,要继续持有;你买了以后,它的价格增长了好几倍,但是公司价值也同样增长了好几倍,其实仍然低估,也要继续持有。巴菲特买可口可乐是1987年股灾后买的,为什么后来决定长期持股,因为从当时开始可口可乐决定向全球进军,中国啊,非洲啊,海外市场开始爆发成长。吉列刀片也是一样,刚开始海外市场只占百分之十几,后来就占到快一半。他发现这个时候公司价值比价格增长得更快,所以大涨了几倍他也不卖,继续长期持有。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又是什么关系?有些投资者深刻体验到市场的不确定性,所以就选择用长期持股的方式来规避市场的短期波动,这有什么错吗?尤其,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选几只龙头股做一个简单的组合,然后长期持股,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这难道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投资策略吗?   刘建位:一般大家讲的趋势和波段,指的都是价格,而不是价值。像巴菲特2003年4月开始买中石油,过了4年又全卖了,他是做波段吗?是的,但他做的是价值的波段,而不是价格的波段。   有时候媒体喜欢推荐一种简单的投资策略:挑几只股票,比方说最信任的几家公司,我拿着,一年不行我拿十年,十年不行我拿二十年。这个可能比那个听消息,快进快出的是好一点。不过假如你是在价格严重高估的时候买进,一旦股市泡沫破裂,那么未来十年也许你最多收回成本。比方说你判断美国经济形势很好,互联网未来也大有发展,但是假如你在2000年买入股票,即使最好的几只网络股,你到现在还是在赔大钱。   巴菲特对宏观经济理解得很透彻,但他不会根据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买股票,他从来都是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所以只是基于对宏观的信心随便去买几只股票,就想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巴菲特始终认为,中石油是一个好公司,但高价买入,或者高估后继续持有,并非是一个好投资,这正是他及早抛出的原因。   《第一财经日报》: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并不具有判断一家公司内在价值的专业能力。那么,在暴跌之后,比如现在,股市已经暴跌了50%,这不是意味着一次很好的进场机会?   刘建位:你这个说法,修正一下就对了。有个简单的方法,指数投资,没时间研究个股,那么就买指数基金。巴菲特认为,对于不会研究的人,这是最笨也是最聪明的方法。   如果你要长期投资5到10年,当然在股市有了大的调整之后投资指数基金,成本要低得多。事实上巴菲特认为,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股市。因此,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分期分批买入,我看好了公司,有钱就买,每月都买,越跌越买。这样你可能跑赢大市,不过这个需要很大的定力,很多人做不到。   所以说,那些100多块钱买平安的人,本来说长期投资,10年20年的,甚至要留给自己的子女,到跌到50块钱了却熬不住了,在最不该卖的时候卖了。追涨杀跌是人的本性,但勇于反向操作,在大跌导致低估时买入,在大涨导致高估时卖出,才是价值投资的成功之道。   2 巴菲特如何对抗通胀?   《第一财经日报》:通胀这个话题近段时间讨论得比较多,巴菲特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也经历过高通胀的年景,他是怎么做的呢?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通胀的时候,美国股市也表现得相当好,但现在的A股市场似乎却很担心通胀。   刘建位:巴菲特始终说通胀是影响公司盈利最大的敌人。他对通货膨胀是极其小心的,在年报中也经常会有好几页提到通胀。有一个时期,巴菲特觉得自己的长期投资业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就把伯克希尔的股价走势跟金价走势做了个对比,结果发现黄金也涨了几十倍,其实自己也没赚多少。如同我们很多投资者,赚了好几倍,结果发现和没赚差不多,猪肉和房价也涨了好几倍。   所以巴菲特投资的企业都是能克服通胀的。他投的都是轻资产的公司,有形资产少,盈利能力强。当通胀来临的时候,这些轻资产的公司,只需要增加少量的有形资产投入,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盈利。而那些高有形资产的公司,比如钢铁公司,要扩张就要大规模投资增加有形资产,在通胀的背景下,扩张的成本就会很高,相应增加的盈利有限。   真正能在通胀时保持盈利增长的公司是非常少的。所以巴菲特觉得拥有巨大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才是最优秀的公司。像可口可乐,它要扩张,找些罐装厂帮它灌装就行了,它不用大规模投资建厂。茅台也类似,在通胀时甚至还可以提价。所以巴菲特投的公司,第一,它是轻资产的,商誉很好,盈利能力很强;第二,它的负债很少,非常稳健。因为假如通胀来了,成本上升,盈利下降,如果负债很多,日子就难过了,假如遇到逼债,就很可能破产。巴菲特找的都是现金流非常好的公司,通过公司自己的充足现金流就能维持公司的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在通胀背景下,你觉得哪些行业值得特别关注?   刘建位:巴菲特最近在次贷危机后大规模买入股票160多亿美元,他的做法启发我们在通胀背景下可以关注四大行业:   一是银行业。巴菲特乘银行业低迷大量增持,增持富国银行近30亿美元,增持美国合众银行(US Bancorp)14亿美元。银行天然可以抗通胀,它进的是货币出的也是货币,所以只要管理得好,它是可以抗通胀的。尤其在中国,银行业在居民财富管理上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是消费品。巴菲特买了欧洲最大的食品商卡夫股票41亿美元。巴菲特喜欢买入那些产品与人的直接需求有关的公司,比如可口可乐、吉列、箭牌口香糖,这些公司的产品有着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既能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情感需求。这些年的蒙牛和伊利,都有很大发展,因为国内市场有足够大的需求,而且在国内市场上做好了,到了国外也容易扩张。这类企业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三是医药。大规模投资医疗行业,买进欧洲最大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股票0.76亿美元,增持法国最大药厂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14亿美元。也投资美国市值最大的联合保健集团(UnitedHealth),及客户数最多的伟彭保健公司(Well-Point)。回顾美国200年股市历史,那些大的医药公司,成长性相当不错。中国现在正在完善医疗保障,医药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这么多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在增长,只要一家药厂有好药,我相信是肯定有很大需求的。   四是交通能源行业。巴菲特还大规模买入铁路公司柏灵顿北方圣大非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47亿美元。巴菲特近几年在电力和石油行业投资规模巨大,有收购也有股票投资。   银行、食品等消费品、医药、交通能源等,这些行业相当稳定,变化相对较少,所以假如你能找到品牌商誉很好的公司,具有定价权,在行业内又具有龙头地位,那么在股市十分低迷过于低估的时候适当买入,就是你学习巴菲特战胜市场的成功之道。 <SPAN id=dvGoTo1> <SPAN id=TxtDecalre> <SPAN id=vRight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7-8 23:18 , Processed in 0.04380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