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近期连创新高,一度突破每桶135美元,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回落至130美元以下。油价一再飙升的原因是什么?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管理人乔治·索罗斯6月3日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回答关于能源价格投机的质询时说,大量投机资金(特别是指数基金)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吹大了油价“泡沫”。他认为,这些指数基金为了对冲股票市场的风险而涌入了商品期货市场,这与1987年股市崩盘前的情形非常类似。 索罗斯当天表示,油价飙升的背后有一些重要的因素。表面上,勘探发现新的石油储备的成本在上升,同时像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的原油产量在下降,这些因素可能都会使原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之外,石油价格“泡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养老金等机构的拉升。 受到远期合约中低价原油的利诱,养老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日益将大宗商品列入可投资的资产目录中,并在继续增加其原油期货头寸。尽管这类合约中最初的低价正逐渐在消失,但与其它类别的资产相比,大宗商品仍然显得有利可图。 美国和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目前都把矛头指向了石油期货投机商,称有大量资金流向商品指数基金。马斯特纳斯资本管理公司负责人迈克尔·马斯特纳斯日前援引过去5年的数据指出,中国的石油需求在过去5年里增加了9.2亿桶,与此同时,来自指数投机商的交易需求却增加了8.48亿桶。 2003年—2008年之间,指数基金在商品市场相关的投资增长了20倍,从5年前的130亿美元飙升至目前的2600亿美元之间。仅今年前52个交易日,新流入商品市场的投机资金就高达550亿美元。这样大规模的“热钱”远远超出了对石油的商业需求。但这类投机者实际并不真正持有石油,他们往往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合约,在合约交割前卖出合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