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名人堂 索罗斯 查看内容

索罗斯投资秘诀: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4| 评论: 0|原作者: 摘|来自: 索罗斯

<DIV class=NewsContent id=NewsContentLabel> <P style="TEXT-INDENT: 2em">摘要: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其利用反身性理论,来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 <P style="TEXT-INDENT: 2em">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其利用反身性理论,来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P style="TEXT-INDENT: 2em">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却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为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过度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现象的发生. <P style="TEXT-INDENT: 2em">按照索罗斯的理论,盛衰现象发生的主要顺序特征是: <P style="TEXT-INDENT: 2em">1、 市场发展的趋势尚未被认定 <P style="TEXT-INDENT: 2em">2、 一旦趋势被认定,这种认定将加强趋势的发展并导致一个自我推进过程的开始. <P style="TEXT-INDENT: 2em">随着现行趋势和现行偏斜观念的互相促进,偏见被日益夸大.当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极不平衡态的条件即告成熟. <P style="TEXT-INDENT: 2em">3、 市场的走向可以得到成功的测试:市场趋势和市场人士的偏见都可以通过各种外 <P style="TEXT-INDENT: 2em">界的冲击而一遍又一遍地受到测试. <P style="TEXT-INDENT: 2em">4、 确信度的增加:如果偏见和趋势都能在经受各种冲击之后依然如故,那么用索罗 <P style="TEXT-INDENT: 2em">斯的话来说就是不可动摇的.这一阶段为加速过程. <P style="TEXT-INDENT: 2em">5、 现实与观念的决裂:此阶段的出现标志着信念和现实之间的裂痕是如此之大,市 <P style="TEXT-INDENT: 2em">场参与者的偏见已经显而易见了,此时高潮即将来临了. <P style="TEXT-INDENT: 2em">6、 终于,一个镜面反射型的,能自我推进的过程向着相反方向发生了.此时人们对 <P style="TEXT-INDENT: 2em">市场的看法不再起推动作用,原有趋势停滞不前,另一种声音开始影响市场,原有市场信心开始丧失,这时市场开始向相反方向转换,这个转换点叫做交*点.为崩盘加速阶段. <P style="TEXT-INDENT: 2em">金融市场中盛衰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对于农产市场来说,因季节性特点,波动周期较短,季节性因素对市场影响较大.而而对其中某一个基本面因素的炒作极易过度,市场表现为狂热状态发生频繁,如形成的持续上涨或下跌,回调时间及空间相当有限,这种行情往往易导致盛衰现象的发生(市场.对于金属市场来说,由于其循环周期与宏观经济环境联系较密切,因此周期较农产品市场相对较长,对其转折点的确认则应格外谨慎.操作不当则会被一个自我推进的趋势所淹没. <P style="TEXT-INDENT: 2em">也就是说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认清市场开始对自身的发展势头产生了推动力的一刻.一旦这个关键时刻得到确认,投资者就能洞察一次盛衰现象是正在开始抑或是已然进行之中.发现转折点后的操作短期内毕竟可能会表现为逆势操作,因此设好止损,及时调整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DI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7-4 03:22 , Processed in 0.04006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