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分是很关键的.你会发现巴菲特的财务准则与大多数投资者的不同,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是站在一个企业家的角度分析.我自始至终认为这是他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所以虽然这部分刚看起来可能不是很容易理解(特别是你没有基本财务知识),但我希望你能好好看一下,体会一下数字后面的哲学.我尽量阐述明白. 巴菲特的财务准则,是以典型的巴菲特信条为基础的.他不看重企业每年的经营结果,而更看重4、5年的平均结果.(如果你有兴趣读《证券分析》,你会对此有更高层次的认识.)他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财务分析的重点: (1)集中于权益资本收益,而不是每股收益 (2)计算股东收益 (3)寻找经营利润高的公司 (4)对于1美元的留存,至少要产生1美元的市场价值 (5)低的负债率,最好是零负债 (1)权益资本收益 很多投资家都以每股收益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今年的每股收益比去年增长了多少,是不是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巴菲特认为,每股收益就想一个烟雾弹,很多企业都用去年的盈余来增加股权资本,所以没有理由对每股收益感兴趣.我解释一下,就是把企业的盈余当成今年的利润,一种会计手段,有兴趣可以读一下《证券分析》和《财务会计》. 巴菲特认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获利能力最好的度量手段,是已投入的股权资本的收益状况.”巴菲特更原意使用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凈利润/股东权益资本)来评估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体会企业家的分析角度. 巴菲特认为,采用权益资本收益率来评估,必须对权益资本做调整,应该按照投资成本而不是市值来计算权益资本.如果您对这些概念不明白而我对的论述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建议你花点时间看一下《财务会计》.这也是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考虑,因为市值的变动受到股价不理性的影响,将不能准确客观的反应出公司的经营成本.还有在分析的时候,要排除非经常性收入(比如说一家汽车公司今年出售一块地产的收入)的影响,因为这种收入具有偶然性而非连续性,这也是典型的企业家角度(以后我不再指出). 我觉得有必要将负债率的问题提前拿到这里一起分析.我们知道资产的杠杆效应,即高的负债率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回收率.但巴菲特在债务方面是很保守的,他认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只需要很少甚至不需要的负债就能经营得很好,而高的负债率的企业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致命的打击.所以巴菲特更喜欢那些不靠杠杆效应就能得到良好权益资本收益率的企业.他认为那些靠大量债务来获得利润的公司,它们的盈利能力是值得怀疑的. (2)股东收益 巴菲特认为,每股收益只是计算内在价值的起点,而非终点.“首先,应该明白利润并不是同样被产生的.那些相对于利润具有较高资产的企业,所报告的利润只是表面的.因为通货膨胀实际上征收了资产密集型企业的通行费,导致企业的盈利化为幻影.所以只有当分析家了解到预期的现金流,会计上的利润才有利用的价值.”简单地说,相对于每股100元的资产,每股3元的利润微不足道,还不如存银行呢. 这里巴菲特提出了现金流的重要性.它是计算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参数,后面我还有讲到如何计算价值.这里先弄清楚通常会计制度中的现金流的一些弊端. 通常的现金流是这样定义的:税后利润加上折旧和摊销等非现金费用.巴菲特认为这样定义的不足之处是它没有考虑一个重要的经济事实:资本性支出.公司的利润中需要拿出多少来购买新设备新厂房呢?当然不同行业的资本性支出水平是不一样的,比如像航空这样的资金密集型企业比较高,而像咨询服务行业则比较低.巴菲特支出,美国95%的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与折旧大约相等,我认为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要更高的资本性支出.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东权益”这个指标.即公司的税后利润加上折旧摊销等非现金费用,然后减去资本性支出以及可能需要增加的运营资金量.巴菲特认为,这个指标并不能为价值分析提供所需要的精确值,因为资本性支出需要经常评估.但他总是引用凯恩斯的话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宁可接受模糊的真理,也不接受精确的谬误.” (3)经营的利润 巴菲特认为,如果没有办法把销售收入转化成利润的话,那么对企业所做的投资就没有价值.而且巴菲特认为在企业成本方面,管理者存在很强的马太效应 巴菲特厌烦那些不能很好控制成本的管理者,所以他总是寻找那些注意控制成本进而听过利润的公司. (4)“1美元”前提 投资者如何检验是否选择了一家具有良好前景、并且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精明能干的管理者经营的公司呢?巴菲特用“1美元”前提来验证. 我们知道,尽管很多时候股票的价格会偏离内在价值,但从长远来看,股票的价值必定会通过价格体现出来.留存收益也是这样:加入公司的留存收益不能为股东产生良好的回报,那么市场必定会失望并通过股价反应出来;相反亦然. 在巴菲特的测试理论中,他认为公司市值的增量至少不低于留存收益的增量.也就是公司没留存1美元,那么应至少转换成1美元的市场价格.巴菲特认为如果公司做不到这点,就应该将留存收益以红利的形式返还股东. 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还指出,在公司的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下,用留存收益回购股票以提高每股价值.包括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巴菲特终生持有的股票都有过股票回购的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