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业绩爆发点 冠军私募产品究竟有哪些“面相”,神秘大户又是如何炼成“麻衣神相”般的绝技呢? 正是这一“私募冠军难长久”的魔咒,让该大户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策略。在介入某只私募产品之后,Y先生会极力推荐其他高净值投资人买入同系私募产品;一旦该私募成为当红明星,粉丝众多之时,Y先生就会全身而退。 “如果参照近年市场变化,该大户必然是对各位私募基金经理风格异常了解,知道人家什么时候赚钱,什么时候亏钱。”老刘猜测。 而对于风格与业绩的关系,融资评级高级研究员何卫玲表示,近两年市场风格转换幅度较大,受此影响,私募产品业绩也会相应变化。一些专注于传统蓝筹股的私募基金经理,其管理的产品业绩比较平淡;而一些操作灵活,专注于成长股或者主题概念的私募基金经理,其管理的产品业绩普遍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基金产品有一条神奇的业绩爆发线。何卫玲举例,一般私募基金经理在操作时,在没有积累足够的“安全垫”之前,操作风格会比较谨慎,在仓位控制、选股等方面偏向保守。一旦积累了足够的“安全垫”,私募基金经理的风格就会相对变得积极,这个时间点往往是私募产品业绩爆发的起点。 “而一般的‘安全垫’,大致可以参考110%的业绩线。业绩在这个位置时,私募基金经理就敢于大胆进攻。”何卫玲说。 如果非要像炒股一样短炒私募产品,亦有机会。何卫玲表示,可以将私募产品业绩提成时间作为节点。比如某只私募产品业绩为1.5元,业绩提成后约为1.4元。下一次该私募业绩提成的前提条件是,产品净值需突破1.5元,在冲破前期高点前这段时间,私募基金经理往往有极强的进攻性。 总结起来,神秘大户其“相面”神技可归纳为两条:一是熟悉各位私募基金经理操盘风格;二是熟悉行业规则,知晓诸如“110%”的业绩爆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