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券商板块优势明显 受相关利好刺激,本周金融股表现较为出色,其中,锦龙股份、兴业证券、东吴证券、光大证券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10%,分别为:16.86%、16.12%、13.85%、10.78%,此外,国元证券、长江证券、陕国投A、华泰证券、国海证券、广发证券、西部证券、方正证券、招商证券、国金证券等个股累计涨幅也均超5%。 随着三季报披露结束,券商、保险等子行业业绩情况也浮出水面。对于券商板块2014年前三季度,19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为830.86亿元,同比增长43.23%;净利润为308.36亿元,同比增长55.29%,且所有上市券商均实现了营收、净利同比双增长。分析人士表示,从三季报来看,行业在经纪、投行、自营、资管及资本中介各条业务线均实现了全面增长,降佣金等负面因素的实际影响极其有限,而包括新三板、沪港通、ABS、柜台业务及个股期权等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和预期之下,看好行业基本面在未来几年内的长期表现。 对于保险板块,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4家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16.87亿元、275.53亿元、89.6亿元、63.2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5.8%、16.3%、10.9%、60.1%。监管机构对险资的进一步松绑以及三季度以来股票和债券市场双双走强促使险资的投资收益率普遍明显上升;但同时银保渠道的收入进一步呈现下滑态势,且退保金额的增长率均超过了30%,可见理财产品等对保险产品形成的竞争力度仍较大。 在金融行业各子板块中,券商板块无疑受到市场的普遍看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沪港通预期。沪港通对内地券商最直接的利好应该是对券商传统经纪业务的提振。沪港通的主要客户是机构客户,以及资金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这两者都是券商经纪业务的优质客户。所以,对首批参加沪港通的券商来说,如果能够抓住沪港通带来的机会,那么传统的经纪业务可能将焕发第二次光彩。从券商资管自营的配置结构来看,沪港通将促使券商自营及资管积极进行配置调整。这样的调整对固定收益类证券影响较小,主要是对权益类证券和衍生品的影响较大。 对此,上海证券表示,沪港通将对券商行业构成长期内的利好。沪港通正式成行之后不仅能提升两地股市交易量为券商带来佣金收入的提升,并且还能丰富券商自营及资管业务的投资标的。同时,对券商的研究业务也会带来新的盈利点。所以,对券商行业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在个股推荐上,国金证券表示,总体而言,此前没有超额收益是券商近期表现突出的理由之一,但绝非关键理由。核心逻辑仍然是券商在目前经济转型格局及市场转暖形势下,其独特特征(杠杆提升空间、业绩增幅及持续性、催化剂、无明显负面因素等)使得其在各个行业中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从而成为配置首选及此轮行情的主力板块。推荐:国元证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 交通运输 五主线挖掘投资机遇 本周,交通运输股表现出色,板块内连云港、五洲交通、中国远洋、北部湾港、飞马国际、锦江投资、中海海盛、宁波港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10%,分别为:23.21%、20.2%、17.27%、15.16%、14.41%、13.37%、12.85%、10.26%,值得关注。 前期,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海运发展意见》),提出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海运强国建设。这是我国第一次国家层面发布海运发展战略。 《海运发展意见》提到,海运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海洋权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海运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全文内容看,《海运发展意见》提出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意见,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层面对海运发展的指导意见。我们整理了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适应国民经济安全运行和对外贸易发展需要。此外,建设适度超前和形成全球影响力是发展目标的重点。船队规模和港口布局规划适度超前,并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海运企业、港口建设和运营商、全球物流经营主体,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中心。 分析人士表示,在航运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尤其是大部分航运企业发生连续亏损之际,《海运发展意见》的发布对提振行业信心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航运属于全球充分竞争性行业,根本上受全球供给和需求影响,地区性政策对全球行业的影响有限。 在个股选择上,安信证券表示,航运板块运价整体还是在底部震荡,目前出现趋势性反转可能性较低,船东之间合作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成为共赢的基础,而船东也将借此改善盈利水平,成本成为盈利的关键,短期建议关注中国远洋以及中海集运。交运选股建议关注:1.线上平台交易额持续增长、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保税科技;2.关注政策驱动型机会:沪港通(宁沪高速、大秦铁路)、低空开放政策(中信海直);3.受益铁路运价改革的大秦铁路;4.关注受益交通消费升级的机场:上海机场、深圳机场;5.关注受益货代集中度提升、跨境物流大发展的外运发展。 基础建设 获取订单能力逐渐增强 今年APEC会议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由于APEC经济体与"一带一路"经济带重合度相当高,"一带一路"政策不再是一项独立的国内政策,而是着眼于亚太地区的一项政策。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一带一路"的规划实施和中国走出去战略都要求中国公司在海外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铁路、公路、能源通道等。因此,拥有大量海外基建业务的上市公司毫无疑问成为直接受益者。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10月份以来截至昨日,基础建设板块个股较为强势,期间股价实现上涨的个股有73只,其中,有25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10%,北新路桥(43.05%)、棱光实业(42.69%)、中国交建(40.51%)、中国电建(37.67%)、中国中铁(34.82%)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更是超过30%。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基础建设股的强势表现与其行业面的向好不无关系。除了9月份以来国内多个铁路方案获批外,海外市场成绩也十分亮丽。今年以来,国内企业获得的海外铁路类订单超过1000亿元,尤其是进入10月份,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开花结果的消息频传。10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签订了多个超预期大单,其中涉及到了高铁领域;10月13日,中俄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计划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全长超7000公里;10月23日,中国高铁首次登陆美国,中国北车中标波士顿284辆地铁车辆,中标金额为34.85亿元,10月28日,中国与阿富汗首脑会谈举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要议题;11月份,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将访华,预计中巴将签署超过300亿美元基础设施项目合约。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设施的安全畅通是加强贸易、促进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前提,在构建"一带一路"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分析人士表示,除新加坡外,东盟国家和中亚地区工业化程度均不高,基础设施落后,对管线、铁路、港口、机场、电信、核电等基础设备和能源设备需求量巨大。 另外,据兴业证券测算,亚太区域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潜在空间巨大。国内工程机械等设备企业,迎来拓展海外市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对于基础建设板块投资机会方面,东方证券预计,随着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及中国对亚洲基建融资的支持,未来国内建筑企业在中亚、南亚地区获取订单的能力将逐渐增强,因而预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增速将会回升。 与国内同业相比,建筑央企具备明显的海外竞争优势。由于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对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融资能力等要求较高,因此在海外市场大型建筑央企占据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位于国内行业前50位的企业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央企市场占有率靠前。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建筑及中国铁建,对应2015年的估值分别为4倍及6.9倍;此外,建议关注布局海外市场的水泥股,海螺水泥及华新水泥。(.证.券.日.报 .赵.子.强 .任.小.雨 .吴.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