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亿万富翁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在去年10月份抛掉手中持有的最后一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H股后,他就在想是不是自己出手太早了。 但该股随后的走势可能让这位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首席执行长为自己的直觉感到庆幸。 尽管油价飙升至每桶120美元左右的高位,但中国石油H股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10%以上,仅在巴菲特抛售后股价就蒸发了四分之一。继中国石油公布第一季度收益较上年同期下降31%后,投资者对该股准备止跌回升的乐观预期宣告破灭。 瑞信分析师Prashant Gokhale表示,中国石油股价一直与油价息息相关,甚至在2007年全年该股都被视为石油股。然而,在原油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68%的同时,该公司第一季度收益却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1%,这使得上述观点遭到质疑。 中国石油业绩并没有随高油价同向而动,这一点与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等其他原油净销售商不同,这些公司2008年第一财政季度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石油的利润受到了上游石油销售特别收益金的挤压,另一方面则与政府的成品油价格干预措施有关。 由于原油期货价格飙升,中国石油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1.9%,至人民币2,590.5亿元(合371亿美元)。但炼油和销售亏损大幅拖低了公司利润水平。中国石油没有公布第一季度炼油和销售亏损额,但据JP摩根(JP Morgan)估算,这部分亏损高达人民币260亿元。第一季度净利润降至人民币288.9亿元,低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21.4亿元。 另外,中国石油还在其他方面面临挑战。中国政府希望由国有企业掌控石油资源,这就需要国有石油公司开足马力,以使该国无需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这样一来成本自然会有所上升。 JP摩根的石油分析师Brynjar Eirik Bustnes指出,中国石油第二季度业绩前景更加糟糕。他维持该股中性评级不变,并预计其股价将在今年年底前进一步下跌27.3%。中国石油H股周二收于12.12港元。Bustnes将该股2008年底的目标价设为8.75港元。其他许多分析师也非常悲观,其中,高盛(Goldman Sachs)将中国石油12个月目标价定为10.70港元。 目前,中国石油股价相当于未来收益的12.5%左右,瑞信称该股较全球同行股价溢价30%。与国际上的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石油的吸引力部分在于它可以有效反映中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的状况。在经历了2006年和2007年的需求温和期后,中国石油需求有望在今年再次加速增长。(《华尔街日报 》2008-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