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财经焦点 查看内容

A股系统性投资机会已现 银行股融券增量锐减

2012-12-19 08:11|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229| 评论: 0

摘要:   A股系统性投资机会已现  “我们的投资收益肯定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2月18日,友邦中国资产管理中心投资总监经雷在上海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时自信满满地表示。  友邦中国于2006年拿到保监会的批准成立资产管 ...
  银行股融券增量锐减 逼空行情渐失对手
  在沪深融资融券余额突破800亿元过程中,多空双方上演了激烈的斗法过程,这在银行股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其中,12月5日至13日,16只银行股融资余额仅净增长1539万元,而同期融券余额却大幅净增长24902万元,显示空方在银行股价格大涨过程中逆势加码
  空头头寸;不过,到了17日,16只银行股融资余额净增加高达53740万元,而融券余额则仅小幅增长1536万元,显示出看多情绪高涨,做空力量开始动摇。而由于对手盘开始撤退,连日来由银行股引领的逼空行情或将暂告一段落。
  融资融券余额九连增
  近期融资融券市场波动十分剧烈。数据显示,11月27日之后的6个交易日,沪深融资融券余额连续六个交易日减少,累计净减少额达到14.54亿元。而从12月5日开始,前期连续减少局面又迅速被扭转,融资融券余额出现了连续九个交易日增长,累计净增长43.75亿元。
  经历九连增之后,截至12月17日,沪深融资融券余额快速上行至810.93亿元,在快速突破800亿元的同时还一举创出历史新高。
  在融资融券突破800亿元的过程中,融资余额增长强劲。近期大盘下探1949点之后,转而不断向上拓展,带动融资余额快速增长,促使其出现连续六个交易日增长的局面,其中12月17日单日净增加11亿元,增长速度最为迅猛。
  数据显示,在融资融券余额九连增过程中,融资余额净增长38.43亿元,在融资融券增长中占比约为88%,融券余额净增加5.31亿元,在融资融券增长中占比约为12%。由此来看,在大盘快速反弹过程中,融资交易占据绝对主体。
  分析人士指出,近日大盘快速飙升,在促使融资交易投资者大赚的同时,却让融券交易投资者承受了较大的压力。
  银行股多空争夺激烈
  随着融资融券突破800亿元大关且融资余额占据主导,部分股票的融资余额逐渐升至高位。其中,截至12月17日,广汇能源、包钢稀土和浦发银行的融资余额分别为27.02亿元、21.18亿元和18.49亿元,成为目前融资余额最大的证券。在融资融券余额九连增期间,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民生银行和包钢稀土的融资余额分别净增加6.06亿元、3.95亿元和3.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银行股在股指中权重巨大及其对股指走势的重大影响,在过去的9个交易日里,银行股俨然成为多空双方的“必争之地”。在此局面下,融资与融券交易投资者在做多与做空银行股的过程中上演了激烈的“斗法”过程。
  从12月5日至13日的7个交易日里,虽然银行股持续反弹,但融资与融券投资者对于其反弹高度却存在强烈的分歧,反映在交易行为上便是融券增长势头大幅超越融资。数据显示,12月5日至13日,16只银行股的融资余额仅净增长1539万元,而同期融券余额却大幅净增长24902万元,显示空方在融资融券市场占据主导。
  在大盘和银行股持续上攻的局面下,做空力量似乎只是昙花一现,此后多方势力又迅速抬头。不过,多方重夺主动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表现为空方逐渐势微,多方力量不断壮大。从12月14日来看,当日16只银行股的融资余额净增加15715万元,而融券余额则增长10538万元,由此来看14日大盘大举反弹时,空方与多方基本形成针尖对麦芒的对攻态势,但胜利的天平却在不经意间倾向于多方。到了17日,多方力量空前壮大,而空方则迅速偃旗息鼓,当日16只银行股融资余额净增加高达53740万元,而融券余额则仅小幅增长1536万元,最终形成了多逼空的局面。
  市场人士指出,尽管融资融券市场规模较小,可容纳资金相比竞价交易市场也相距甚远,但其信号意义却不容忽视。近两个交易日银行股看多情绪高涨,融券投资者认赔出局,反映出投资者乐观情绪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对于多方资金来讲,对手的撤离恐怕也意味着逼空行情可以暂时结束。(.中.国.证.券.报)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7-21 05:48 , Processed in 0.05522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