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增速放缓具体影响各异 在金融脱媒方面,许荣聪表示冲击会有,但无需过分悲观。他说道:"银行存贷业务虽然会因为金融'脱媒'受到影响,但可以看到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融资渠道均会绕过银行,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仍然难以动摇,例如债券这一融资手段中,银行仍然担任承销等业务,可以从中收取手续费;其次在贷款增量、总量的控制有所放宽的情况下,银行仍然具有较强的放贷能力;另外当实体经济回暖,贷款需求上升,这时银行的议价能力仍然较高,也就是说贷款增量即使下降,但价格会出现上升。" 上述分析师认为比起金融脱媒化,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业的负面影响更大。他表示:"利率市场化的冲击目前来看,更多地体现在存款方面,对于存款基数较小的中小型银行造成吸收存款高成本压力,对中小银行冲击相对更大。而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息差将越来越低,ROE将有所下降,并出现曾经的高速增长逐步放缓,出现持续低速增长的情况。同时,当不良贷款涌现,拨备覆盖率将随之提高,拨备覆盖率提高将挤占资本金,在资本金不能下降的情况下,杠杆比例受到控制,将进一步降低银行盈利能力。" 杨荣表示:"面对这一情况,实际上银行也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并且,即使增速放缓,但可以预计正收益仍可以维持。"谢爱红表示:"目前社会融资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而银行的定价能力较强;随着银行中间业务的成长,其盈利模式多元化,息差收窄的影响不如市场预期悲观;从目前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来看,银行也愿意配置信贷资产。所以不用过度悲观。"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也进一步表示:"利率市场化对大型银行的影响较小,其存款相对充足,而中小型银行寻找差异化特色也将成为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这一压力前的出路,例如民生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进行业务服务。" 个股点将:看看那些有故事的银行 建设银行--最大看点:建行基本面良好,抗风险能力强 建设银行是中国排名第二的国有银行,资产质量稳定,由于其贷款中房贷与基建大项目较多,与宏观经济的增长相关度非常大。此外,建设银行也是五大行里净利润增长靠前的公司,其只有95亿股A股的独特股本结构也让市场少了减持的压力。 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邱冠华:依靠内生利润留存和业务结构调整,建设银行年初以来实现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持续提升。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环比提升对息差环比扩大起到了重要影响,净息差上升推动建行第三季度净利息收入环比增长4.3%;2012年三季度末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上升,资本内生性强较强。 招商银行--最大看点:最大的"零售银行" 招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股份制银行,也是最好的零售银行,是除工商和建设银行以外最大的信用卡发卡银行。从银行业发展来看,中间业务取代利差收入是大势所趋,而招商银行势必成为发展中间业务的领军银行。 广发证券行业分析师沐华: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具备发展优势,其中零售业务启动较早,客户基础良好;零售品牌认可度高,客户分层清晰;网均效益好,网上银行替代率高;数据分析系统完善,电子化银行较为领先。招商银行具备较低的波动性和成本率;个贷业务结构调整,非房贷业务快速发展;收入结构合理,非息收入占比高;信用卡循环余额占比高,不良率低。 南京银行--最大看点:QFII或成第一大股东 南京银行的第二大股东为法国巴黎银行,最新的消息是巴黎银行宣称将增持南京银行到20%,如果属实将一举超越南京华金投资成为第一大股东。目前南京银行最新动态市盈率为7倍,市净率为1.28倍。 国盛证券行业分析师谢爱红:引进外资对于南京银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引进外资之后,同时"进入"的还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内部体系,对其后来的发展都起到了毋庸置疑地提振作用。此外,南京银行地域位置相对较好,其本身处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的金融活跃区,业务情况较为乐观;立足江苏,地方政府给予支持能为其添力。此外,其债券业务相比其他上市银行更具有特色。整体来说,南京银行机制更为灵活、成长较快。 银行股历史股价及估值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