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关产业望乘风破浪
分析人士指出,综合目前获批的各海洋经济区规划来看,以房地产业为支柱,多个相关产业有望乘着"海风"给市场留下巨大猜想空间。 据悉,规划明确了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六大战略定位: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全国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全国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示范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创新海洋综合管理试验区。 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显示: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3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记者注意到,规划赋予了福建省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支持设立两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积极研究将福州港、厦门港列为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推进厦门港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等。 在规划获批的同时,《福建省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规划》也正式颁布,到2015年,福建省现代海洋服务业总值要达308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高于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增速9个百分点。海洋旅游业、港口物流业、海洋文化与创意产业、涉海金融保险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五大发展方向是现代海洋服务业的重中之重。 同日,福建省政府还正式推出474个项目以吸引民间投资,总投资达4140亿元,涉及科技、海洋、旅游、民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1个行业领域。其中,农业基础设施6项69亿元;交通基础设施70项1673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14项39亿元;城市公用基础设施17项48亿元;产业平台开发48项351亿元;战略新兴产业44项634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福建省首次推出城际铁路项目以及通用机场和港口作业区整体开发项目,以此吸引民间资本,城际铁路此次推出项目为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1号线漳州段项目等。 产业政策剑指海洋 "蓝色经济"一触即发 2012年初,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和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这意味着中国蓝色经济已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当前有关海洋经济的多个国家级区域规划相继面市,并获得国家层面的一系列支持,这引发市场对于国内经济从陆地向海洋延伸所能激发出的巨大潜力充满期待。截至目前,已发布规划的各地海洋经济2015年产值目标共计已高达7.05万亿元,而2011年全国海洋经济总值为4.5万亿元,"十二五 "期间仍有超过50%的增长空间。 继8月份福建省出台《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后,10月份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政府签署协议,将"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落户福建平潭。另外,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这是继山东、浙江、广东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浙江舟山成为海洋经济新区之后,福建正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第五区"。在海洋经济高速发展之下,与海洋经济联系较紧密的行业如渔业、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以及海工装备、海洋资源能源开发等新兴产业都将借势获得巨大成长空间。 "海洋产业 "前景广阔 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综合报告》显示,"十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13.5%,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22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7%,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12844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40%。"2012厦门国际海洋论坛"上,国家海洋局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是中国发展海洋事业、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海洋经济"逐渐成为当前发展热点,上海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9月份出台,广东提出2015年海洋经济规模目标1.5万亿元,浙江省已编制总投资超过1.2万亿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三沙概念前期爆炒对海南海洋经济形成巨大推力等。预计到202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4万亿元。未来,海洋新兴产业领域中的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领域的港口物流、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等,均有望在政策地扶持下进一步做大做强。杰瑞股份:期待服务板块发力 上半年公司在设备订单充足的情况下(上半年新获取的约14亿订单,大部分为设备订单)保持了60%以上的高速增长;公司服务板块今年开始将发力,今年固井服务收入预计将达到1亿以上,全年贡献利润将会比较可观。(.证.券.市.场.红.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