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预计仍需大规模逆回购操作
季末资金利率持续走高 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了14天和28天的逆回购询量。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连续使用的7天期逆回购暂停申报,而28天、91天正回购询量则再度出现。业内人士指出,7天逆回购刚好在月末到期,因此央行重新使用14天品种,这体现了逆回购工具使用日趋灵活,也进一步减弱了市场的降准预期。 兴业期货的分析师杜鹏对记者表示,近两周来不同期限的逆回购品种交替使用,是央行根据月末资金面、以及外快占款情况,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投放工具,达到熨平资金面波动的目的。"此外,也反映了央行降准的意愿比较小。"他说。 昨日,截至中午11:30的数据,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继续走高。其中,14天期品种利率领涨46.86个基点,涨至7月以来的最高。 杜鹏指出:"市场资金利率每年到了这个时间段就较为紧张,因为季末银行揽存需求增加,节日备付压力也较大。"WIND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将有20亿元央票和1070亿元逆回购到期。为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预计央行本周仍需继续进行大规模逆回购操作。(.广.州.日.报) 资金面本周迎来节前最后大考 逆回购操作期限与规模或明显加大 银行间市场本周迎来最后一个交易周,在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市场降准预期全面减退的背景下,市场人士普遍预期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仍将保持高位。本周一,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的询量中以14天、28天的逆回购组合,取代了前期7天、28天期的搭配,使得逆回购操作期限再度拉长。分析人士表示,以跨节的14天期逆回购取代7天期品种,再度彰显了央行着力维稳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资金面的政策意图,面对双节前资金面的最后大考,本周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期限、规模有望双双加大。 央行再推14天期逆回购 来自部分机构交易员的消息显示,本周一(9月24日)央行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进行了14天、28天逆回购和28天、91天正回购询量,而此前连续数周进行的7天期逆回购则被暂停。WIND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分别有20亿元央票和1070亿元逆回购到期,不考虑新的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将会出现合计1050亿元的被动资金净回笼。而在上周,央行共开展了235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当周实现净投放1010亿元。 对于周一公开市场需求申报上出现的新情况,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从期限结构的新调整情况来看,暂停7天逆回购的同时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显示出央行在长假前最后一周继续针对国庆、中秋假期的资金面季节性因素,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投放工具期限、维护节前资金面稳定的意图。另一方面,28天逆回购操作的继续询量,则再度表明央行也在同步保持中长期到期资金分布的弹性。结合近期备受关注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来看,常态化的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水平,将有望进一步成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关键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央行再推14天期限的逆回购,也在符合市场的普遍预期。申银万国、顺德农商行等机构此前分析指出,由于下下周才是国庆长假,本周央行继续进行逆回购操作,7天期有望暂停或少量操作,14天期逆回购出现的概率较大。 本周资金面仍有望平稳度峰 受季末及双节因素影响,上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曲线呈平坦化上行,主流R001、R007大幅攀升,各期限资金利率在一周之内全面突破4%的整数关口。虽然没有类似于今年春节前的急速飙涨,但也已接近于年内2月中下旬的水平。而24日的最新数据进一步显示,1天、7天、14天等主要期限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分别为4.3892%、4.5104%和4.7167%,走高势头仍在延续。 对于本周的市场资金面,国泰君安认为,由于25日(周二)央行将9月第二次进国库现金定存招标,规模和期限分别为400 亿元、6个月,因此本周央行资金对冲压力由此较上周将显著缓解;但考虑到近期资金利率大幅走高之后,央行逆回购发行力度或维持高位,从而稳健应对双节与季末因素对资金面的双重冲击。 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外汇占款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负增长,这表明当前热钱依然呈外流趋势,资金流出压力依然不减,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对于中期资金面的谨慎预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交易员的消息表明,自28天期逆回购复出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的平衡性上,正在进一步增强与机构的沟通。从近几个星期操作对资金面的实际效果来看,央行几期逆回购的规模、数量,往往都能够恰当地切入资金面的基本平衡点,在不进行降准的情况下同样实现资金面的适度宽松。有交易员就此表示,在逆回购的充分保障下,本周资金面有望平稳度峰,7天、14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预计将会保持在5%左右的平稳水平。(.中.国.证.券.报 .王.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