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理论: 理论之一:股市炒作,靠的是灵感和直觉,真正能赚钱的是那些与众不同的意见,如果大家的意见都一致了,那就没有什么赚钱的机会了,这时再投资,得到的结果只能是赔本或被套牢。 理论之二:要想赚钱,就得寻求别人没有的意识。罗杰斯认为,金融运作和股市投机,不能随大流,当别人认识到了,再跟着去投资,得到的结果,充其量只能得到一点微薄小利,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要被套或赔本的。怎样才能获得别人所没有的意识呢?罗杰斯的作法是,发挥自己经济、政治、哲学、军事都懂的优长,广泛猎取各种信息,特别是捕捉那些对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政治信息,以及这些非经济活动,在什么时间能够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理沦之三:世上只有自己聪明,别人都是愚笨无知的。 “洞察行业先机,见人所未见,是最大的秘诀。” 我们感兴趣的是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会如何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某一行业或某一类股的命运。如果我们看到的和某支股票的市场价格间有很大的差距,那再好不过了,因为这就意味着我们就有机会赚钱:” 人们对于被考虑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己观点的羁绊,顺理成章,人们的思维过程也就不可能获得独立的观点用以提供判断依据或对存在给予理解。而不能得出独立观点的结果就是,人们无法穿透事理的皮毛,毫无偏颇地抵达真理。也就是说,绝对完美的可知性相当值得怀疑: 接着,索罗斯演绎出这样一个逻辑:因为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那么,他能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关注人类对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陷和扭曲的认识对事件形成的影响—这个逻辑后来也就构成了他的金融战略的核心。 反射理论 索罗斯忠告: “经济学家对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欠缺实务上的理解他们只管做伟大而不现实的梦,只谈理想情况,而且误以为这个世界很有理性。” “然而,流行偏见是市场走势的决定因素” “参与者的偏见和机制内在的缺陷,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垄断真理,看不见的手也不是万能的指挥者。” “市场的真正价值在千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标准,使市场的参与者据此认识、发现自己的差错,从而相对说来比较及时地做出调整。” “因此,投资者的任务就是在混沌中寻找秋序。”这样,随波逐流与逆流而动都可能赚钱—关键在于把握转折点。” 所谓“反射”就是指经挤活动的参与者的动机、期望或认识与他们参与的事件、情况之间的一种双向联系,这种双向联系可以表述为;一方面,参与者总期望了解、预见事件的末来情况,并根据这些预见、期望采取行动;另一方面,当预见和期望付诸实践时反过来又会影响、改变事件发展进程和原来可能的未来状况:通过这种双向联系,参与者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的境况、所经历的事件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形成一种变幻莫测的动态关系。 荣枯相生理论及实践 索罗斯忠告: “叶荣枯相生周期的清醒认识是评价投机环境和选择投机时机的大前提。” ‘’简单地说,荣枯相生就是开始是自我推进,继而难以维待,最终物极必反。” ‘’观念有缺陷的个体投资者使市场对他们的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就是说投资者使自己陷入了某种盲目的狂躁或类似于兽性的情绪之中。这就是群羊效应。” “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而这种顺势而动的投机行为影响越大,局面也就越不可确定。” “投资之道其实就是在不稳定态上压注,搜寻超出预期的发展趋势。” 在反射理论的基础土,索罗斯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荣枯相生理沦”:金融市场有其运行的自然规律,但参与投资决策的金融家们,由于身处金融运行之内,难以客观地根据完整的信息做出判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往往出现决策偏差:这种偏差一旦形成市场合力(三人成虎),就会使金融行情大幅度偏离自然规律,愈演愈烈,从而造成大起(群羊效应)。而市场参与者迟早会发现这样的偏差,于是,同样的“三人成虎”和“群羊效应”的故事又会在反方向上上演,又使这种大起必然回归,出现大落。这种规律不但适合于金融世界,也适合于整个经济运行甚至于社会发展分析 前面所谈到过的反射呈现效果的第一个首要条件是至少能够通过“群羊效应”自我巩固加强.当这种自我巩固和加强的过程延续了足够长的时间,平衡状态就无以维持了,不是因为思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愈深,就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偏见愈烈。当感觉与现实差距太大,事态就会失去控制,出现金融市场里比较典型的“荣枯相生”现象。索罗斯认为这种局面是一种过度狂热,“开始是自我推进,继而难以维持,最终物极必反:” 出现“荣枯相生”的机会相当普遍。索罗斯认为“荣枯相生”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它使得市场总是处于流动和不定的状态。“投资之道其实就是在不稳定态上压注,搜寻超出预期的发展趋势。” 当然,最不易做到的是对“荣枯相生”的确认。要想发现一次“荣枯相生”,投资者须了解其他投资者对各种基本经济条件的看法〔:索罗斯投资技巧的关键就是判断市场—即投资者的总体—随时随地的想法。一旦一个投资者知道了“市场”的想法,他的投资之道就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在超越预期的事态上下注,在对“荣枯相生”某个环节是否已经开始上下注。 这种荣枯相生现象并不经常发生。但一旦发生了,由于其能对经济的基本面产生影响,所以具有分裂效果。只有当市场被“群羊效应”行为主导时,才有可能爆发荣枯相生。群羊效应的意思就是指人们在价格上涨时买进、在价格下跌时卖出,因此而形成一种自我推进的共振效应。单方面的群羊效应的趋势共振行为是市场剧烈波动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 只有当一个市场被这种共振行为主宰时,才有可能发生荣枯相生。那么,索罗斯的—个,也是我们所有人的一个首要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群羊效应的趋势共振行为? 乔治·索罗斯的答案是:“观念有缺陷的个体投资者使市场对他们的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就是说投资者使自己陷人了某种盲目的狂躁或类似于兽性的情绪之中。” 纵容狂躁情绪的市场往往允斥了过度行为,并容易走向极端,这种过度行为—---极端现象的推动力—----导致了荣枯相生的发生。于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认清市场开始对自身的发展势头产生了推动力的一刻。这个关键时刻得到确认,投资者就能洞察一次荣枯相生现象是正在开始抑或是已然进行之中 索罗斯说,一个典型的荣枯相生过程的主要顺序特征是:市场常常以发展的趋势尚未被认定的时候开始。朦胧转折期。趋势被人们认识之后,人们的认识又很快得到强化并加强趋势的发展,导致一个自我推进过程的开始。起始期 。在这一过程中,对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偏见同时存在,随着过程的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依赖偏见。当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索罗斯所说的“极不平衡态”的条件即告成熟。等到信念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变得很大时,就使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受到极度重视。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高点。这一个高点叫做考验期。偏见和对趋势的正确认识会同时受到外在力量的考验。市场趋势和市场参与者的偏见都可以通过各种外界的冲击而一遍又一遍地受到测试。如果偏见和趋势都能在经受各种冲击之后依然如故,那么,用索罗斯的话来说,就是“不可动摇的”。他把这一阶段称为加速过程。终于,一个镜面反射型的,能自我推进的过程向着相反方向发展了,此时,趋势已经形成惯性,在惯性的作用下,趋势继续维持,仅需内部因素即可保持这种自我推进趋势的延续。但是当人们对市场的看法一旦不再起到推进作用,原有趋势的发展将停滞不前,这是趋势的停滞期。这时,趋势更加依赖于偏见,因而,对市场走势的信心的丧失使得趋势本身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反转。发生逆转的点叫做临界点或关节点。相反的趋势会在相反的方向促成一种偏见的形成。从而导致一种灾难性加速状态的出现,从此走向市场的崩溃,或者如索罗斯所称的崩盘加速阶段. 尽管他一直在寻找市场走势的转折点(在这一转拆点上行情发生变化),而且,只有这个转拆关头才是能与市场大众杭衡的唯一机会。 索罗斯说,只有在市场价格找到了影响经济基本面的途径时,荣枯相生现象才会发生。 投资准则与方法论 第一、数学公式并没有主宰金融市场。主宰金融市场的是大众投资者的心理面,即所谓三人成虎与群羊效应。找出群众何时以及如何涌向某种股票、货币或商品之后,明智的投资人就能抢到先机。他看出股市充满混乱和无政府状态,许多信息都是“过时”或充满“假象”与“偏见”的,所以他总是抢在别人前面去寻找猎物,而且专攻弱者。 第三,以他看来,“投机者的一窝蜂行为并不能用经济学中的价格供求论去解释。”市场往往受到群体情绪的冲击时上时下。在现实世界里,买卖的决定取决于人们抱有怎样的预期。如果商品生产者预期产品会跌价,那么在价格下跌时他会多出售一些,而不是像经济学原理所预言的少出售一些。同样,如果价格上涨,按书本中的经典经济学理论,这时供应量会增加,需求量会下降,从而制止价格上涨。但如果,人们预期价格还会上涨得更高,则供应量反而会下降,需求量反而会增大。 第二,凡事总有盛极则衰或否极泰来的时候,狂涨之后就是狂跌,狂跌则孕育着大涨要想从中获利,重要的不仅仅是认识到形势的转变不可避免,还在于找出这个转折点。 只预见到某种事物会来临是不够的,还要能准确地把握住事物变化的时机。就像在股市的人几乎都能认识到:股市有涨必有跌,暴涨之后必是暴跌。但能够预见到什么时候这个转折来临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也就是说能准确地把握住时机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只预见到暴跌或暴涨,而不知道它时候到来,仍无济与事. 根据他自己发明的反射理论,索罗斯设计了一套称为“走在曲线前面”的技术。其具体做法(以房地产为例)就是:先搜寻有关信息,发现哪个地方建筑业要人发展,他便会“走在曲线前面”,投下巨额资本,带动市场价格卜扬。当市场价格疯狂攀升,到欲坠之时,有关当局必然要与房地产商讨论如何稳定市场。这时,他又“走在曲线前面”,带头抛售。由于此时市场已经相当脆弱,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引起恐慌,市场顷刻瓦解。当局为了避免社会动荡,只得出资补救:索罗斯就在市场起落之间将大把人把的钞票装进了白己的腰包, 第四,注意经济风潮引起的某些公司的突变。 措施之一,广泛汀阅报刊杂志,及时把握经济动向。 措施之二,直接到企业调查。 措施之三,寻找不成熟的市场:”, 第五,超常的自信—思想敏锐行动果断。 第六,耐心等待,保持自信。索罗斯向股市或金融债券投资,并不是在这些有价证券出现了看得见的利润时才把资金投入其中,而是靠预见进行投资。这些预见常常是刚刚露出的一点线索,有的可能是一点点的蛛丝马迹。这时,索罗斯发挥他那见端而知末的预见意识,把资金投入到了表面看来是业绩平平,或出现亏损的地方。这是一种预见性投资。投资之后。不可能马上就会出现预想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有时候可能是几个月,有时候可能需要儿年。 第七,关注大事忽略细节。 他最关注的问题是,首先,他注意有关国家的政策变化,比如,新政策的出台,旧政策的废止等等。在所谓的开放社会里,政府若干年要换一届,政府换届后的政策有没有么新花样。以及这些花样能够给经济带来引么样的影响。这些是索罗斯最为关注的间题。其次,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消费和需求取向,国家对消费品的调控,政府对百姓生活的引导性政策等,这些对于跨国公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索罗斯的关注之列再者,军事事件的发生,以及它给有关国家带来的影响。比如,中东战争带来的石油危机引起厂美国能源的紧缺并从而导致了对国内资源开发的重视;叙以战争中,以色列空军的失利,带来的美国国防部对电子技术生产的重视等等。当然,他也关心着有关具体公司的经营形势、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这些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 第八,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一旦发现自己有错误,决不固执己见,将错就错,而是刻不容缓地完全改变自己的运作方向。在这方面索罗斯有大将风度, 第九,运用三维方法,稳操投资胜券。把握宏观、选择同行业中一个最好的公司和一个最差的公司。 第十,逻辑与直觉互相弥补。 最后一条秘诀就是,投资在先,考察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