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周发生的事情告诉人们,全球经济将出现一系列改变,其中一些已经发生。 发达国家特别“困难” “好日子到头了。”这是“股神”沃伦·巴菲特在最新的一封写给股东的信中对保险业前景的描述——现在用这句话来形容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再合适不过。 “今天我们在全球经济以及国际金融系统面临挑战的时候聚在一起。”G7国家的财政部部长和央行行长在上周末的闭门会议后发表声明表示,“全球经济仍在继续面对困难。” 金融监管者在经济遇到问题时聚会往往讨论两个任务: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向市场展示自信。但这次会议后,这些全球经济的领导者们表现出更多的沮丧。 对于世界来说,过去5年的高增长低通胀走到了头。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再强调通胀压力将随时间的流逝而缓解,这可能并不正确。低于潜在增长率的经济增长甚至萎缩将大幅降低通胀水平,但通胀压力可能来自外部。在全球通胀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通过本币升值应对商品价格上扬。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大幅攀升,内部通缩压力和输入型通胀将令美国经济面临更大困难。而过去几年,这些国家面对的是国内通胀压力和输入型通缩。不仅美国,所有发达国家都将面临这种压力。 这对亚洲国家也意味着挑战。区域货币的整体升值将使由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不合时宜,内需将变得更为重要,但经济转型往往是痛苦的过程并将持续一些时间。所以,人们将看到全球性经济增长放缓。对于商品会有什么影响?取决于放缓能不能改变商品市场紧张的供求状况。这依然是那个问题:现在太贵还是过去太贱? 停止“猫捉老鼠”的游戏 过去半年多,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上演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每次大型金融机构公布惊人的次贷计提和融资计划后,一些投资者都会问“这次该结束了吧”,但随之而来的总是更惊人的计提和融资计划。 无论是因为金融机构难以为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估值还是由于需要更多时间寻找资金,这都已成为金融市场难以稳定的重要因素。 连金融监管者也厌倦了这种游戏。上周G7会议后各国监管者都表示,希望主要银行在半年报中给出风险资产头寸、计提以及那些复杂的、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投资工具的真实价值。G7的巨头们已经做好尽一切努力稳定市场的准备,但需要金融机构明示问题到底多严重。 再过3个月,可能会有更清晰的次贷画面,而之前或许还会有金融机构融资潮。 对于金融机构全球性的监管正在孕育,这对市场是个好消息,对金融机构而言,则可能导致其盈利能力下滑。 至于那些希望扩展海外业务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再等待几个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金融监管部门缺乏合作 在经济的更深层次问题上,各国依旧有较大分歧。 稳定金融市场符合各方利益,容易得到认同,但汇率、经济增长与通胀问题则不然。本次G7会议上,来自欧洲的官员公开表示对欧元持续走强不满,欧盟货币和经济事务委员Joaquin Almunia的意见更是一针见血,即欧元被高估。而美元走低曾被伯南克视为美国经济唯一的亮点,虽然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依然强调美国坚持强势货币立场。另外,美联储与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完全不同的立场,也意味着双方在合作方面缺乏共同点。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现在是非常时刻。一位金融大腕如此描述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现在每天晚上都睡不好,因为不知道明天将发生什么。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时刻往往“安全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