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刚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即率先发力
近日,“深海未来2025——科技引领海洋新质生产力大会”在深圳召开。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副司长孟庆垒强调,需以创新驱动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海洋产业生态,聚焦深海、极地等战略新疆域培育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深化开放合作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会上举行了四轮政校企签约仪式,汇聚16家新兴产业企业,共话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机遇,以政企协同领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分别与华为、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光大证券分析称,深圳海洋局与两大科技巨头合作,标志着深海科技进入产业化落地加速期。
此次合作聚焦海洋数字孪生、AI算法开发、智能装备三大核心领域:1)华为将输出鲲鹏处理器、昇腾AI芯片构建海洋超算中心,其Atlas 900算力集群可提升海洋数据建模效率3-5倍;2)腾讯依托腾讯云TI平台开发海洋AI大模型,其L5级数字孪生技术已在深圳大鹏湾实现0.5米精度的三维海底建模;3)合作协议明确2025年建成国内首个深海装备智能运维平台,目标降低海洋工程运维成本40%。
此次政企协同具有示范效应,预计将带动全国30%的沿海城市跟进数字海洋建设。
从政策层面来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战略新兴产业,提出中央财政设立500亿元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
同时,《'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要求2025年深海装备国产化率达75%,深海科技产业正迎来三重催化:1)技术突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实现7000米级作业能力,带动深海传感器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8%;2)资本倾斜:北交所设立海洋科技专板,已有12家深海装备企业启动IPO;3)应用拓展: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投入运营,推动海洋观测设备需求爆发式增长。
展望后市,光大证券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深海科技有望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深海科技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市场规模预计达3.25万亿元,占海洋经济总盘子的25%,成为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
落脚到A股市场,深海资源开发(可燃冰/矿产)、智能装备(AUV机器人)及海底数据中心(IDC节能替代)等方向有望加速发展,关注深海装备及深海信息化相关企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