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个股评级 查看内容

安信证券:亿纬锂能买入评级

2018-12-17 13:01| 发布者: 神童股手| 查看: 1000| 评论: 0

摘要:   重视研发、立足锂原、发力锂电:亿纬锂能创立于2001年,于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上市至今已形成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子烟(已于2017年剥离)三大核心业务,从锂原电池到电子烟业务,再到消费锂电,公司始终 ...

  重视研发、立足锂原、发力锂电:亿纬锂能创立于2001年,于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上市至今已形成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子烟(已于2017年剥离)三大核心业务,从锂原电池到电子烟业务,再到消费锂电,公司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这得益于以董事长为代表的核心管理团队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且对研发极其重视,2018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2.59亿元,营收占比高达13.7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15年公司开展动力电池业务,目前产能规模达到9GWh,凭借优秀的研发基因,公司在动力锂电领域有望跻身一线梯队。

  公司经营稳健,业绩维持高增长:自2009年上市以来,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收入从2009年的2.0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9.82亿元,复合增速达39.66%;扣非后净利润从2009年的0.3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4亿元,复合增速达28.11%。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09亿元,同比增长51.44%,实现归母净利3.79亿元,同比增长17.21%,全年预计实现盈利5.36-5.85亿元,同比增长33%-45%。后期随着动力电池业务的发力,公司的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锂原下游需求空间广阔,消费与储能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公司成立以来的核心业务,近年来锂原电池业务持续高速增长,营收从2008年的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0.91亿元,复合增速高达30.41%,2018年上半年营收6.14亿元,增速达37.28%,锂原电池下游智能表计、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共享单车等领域市场空间广阔,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我们看好锂原电池业务的长期成长空间。另外,公司消费锂电在增速较快的电子烟和可穿戴市场重位居前列,储能方面公司已经与通信领域大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且已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

  动力电池业务逐步进入收获期,市场份额实现快速提升:2017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对动力电池的市场拓展,成为南京金龙、郑州宇通和吉利汽车等客户的重要供应商,并开始批量供货,同时乘用车领域的客户拓展也在积极推进。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19GWh,跻身行业前七。市场份额和地位的持续提升,彰显出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实力。目前,公司在惠州和荆门两大生产基地,共建成9GWh动力电池产能,包括3.5GWh三元圆柱、2.5GWh方形磷酸铁锂、1.5GWh方形三元和1.5GWh三元软包叠片,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在乘用车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公司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将持续快速提升。

  合作SKI控股子公司同时三元软包获戴姆勒奔驰认可,有望加速国内乘用车客户的拓展:2018年7月,亿纬锂能全资子公司亿纬集能与SKI香港子公司BDE签署合作协议,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有望快速提升亿纬集能在高端软包电池领域的竞争力;2018年8月,公司发布公告与戴姆勒签订多年供货协议,在乘用车领域实现了了从0到1的突破,公司软包电池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得到了世界一流乘用车企的认可,为公司开拓国内主流乘用车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软包电池具备高安全性、高循环性能和高能量密度,符合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中软包当前渗透率在13%左右,未来提升空间广阔,我们预计2020年有望提升至30%,动力软包的需求量未来三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00%左右。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46.1/64.7/90.7亿元,增速分别为54%/40%/4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5/7.42/8.74亿元,增速分别为35%/36%/18%;考虑到明年有望进入国内主流乘用车企供应链,业绩有望快速释放,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即2019年25倍的参考估值,对应目标价21.69元,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主流乘用车客户拓展进度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下降超预期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4-20 19:03 , Processed in 0.0613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