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名人堂 巴菲特 查看内容

李嘉诚VS巴菲特:谁更”超人“?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43| 评论: 0|原作者: 摘|来自: 巴菲特

  有着“超人”美誉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主席李嘉诚怎样同“股神”沃伦。巴菲特一争高低?   如果单纯看资产规模,答案当然很明显——在最新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行第二的巴菲特身家是350亿美元,李嘉诚排在第23位,身家是100亿美元。   李嘉诚和巴菲特谁更“超人”?   老话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要是遇到世纪大海啸,恐怕就没有谁能独立潮头充英雄了。面对当前这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李“超人”和巴“股神”都没能交出靓丽答卷。巴菲特旗舰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严重的经济低迷中遭受沉重打击,其每股帐面价值下滑了9.6%,下滑幅度创巴菲特1965年接管该公司以来之最。李嘉诚旗下骨干企业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周四也宣布,公司2008年净利润下降了42%。   两位超人去年之所以走背运,一定程度上都与二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性格有关。巴老坚持其价值投资的理念不变,他去年10月16日还在《纽约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建议人们趁低价买进美股,然而此后美国主要股指连失重要关口,由当天的8979.26点跌至2009年3月5日的6594.44点,创下12年新低,巴老头上的光环一时间也黯淡了不少。李超人则继续在3G业务上败走麦城,和记黄埔过去6年矢志不渝地向3G项目投资了数百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仍没看到任何回报。虽然历史业绩显示,巴老在自己选定的投资项目上十之八九都笑到了最后,而投资者以前也曾犯过低估李嘉诚及和记黄埔的错误。但巴菲特去年的投资决策还是被一些人当作了反面教材,也有人戏言,李嘉诚现在也许非常希望自己从来没听说过3G这个东西。   然而“股神”和超人毕竟有其不同凡响之处。在去年10月初巴菲特向高盛注资50亿美元后,这家公司股票经过半年的跌宕起伏,最近又站上了111.93美元的高位,比去年11月21日跌至的低点高了一倍以上。只要股价再上涨3美元,巴老当初这笔投资就能赚钱,也就是说巴菲特当初入股高盛没看走眼。相比之下,李嘉诚的“超人”之处似乎还未在本轮经济低迷中得到充分展现。基金经理们认为,李嘉诚过去几年表现出的非凡交易技巧近来一直难觅踪迹,他们因此对和记黄埔未来一段时间的股价走势也不乐观。   然而这并不足以让人断定巴菲特比李嘉诚更“超人”。作为一名从加工制造业起家的资产经营大亨,李嘉诚身上草根性的东西比巴菲特多,他经历的人生跨越也比巴菲特要多。中国经济十多年来首次陷入低迷使众多一直顺风顺水的中小企业一时间感到不知所措,业务上另辟蹊径的压力陡然增加,而李嘉诚正是经历了多次有如凤凰涅盘般的业务转型才走到今天的。有了从塑胶花厂老板到3G业务全球先锋的人生跨越,李嘉诚难保不会在此次全球危机中再次给人以惊喜。   究竟应该向李嘉诚学什么?   “李嘉诚一直在转变和提升他的商业模式。你不能去学他做什么业务,做怎样的资产组合。因为这些东西跟他的背景、目标、个人喜好、公司的基础、外在环境都有太多相关。”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对《环球企业家》说:“应该去思考的,是他的逻辑是怎么形成的?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这个决定?他是怎么来做这个决定的?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在那个时间的思考点是什么?”   在郭看来,他从李嘉诚身上所学得的心得有三:一、在不断巩固已有业务的技术、管理能力的同时,不拒绝寻找新的机会。二、在开展新业务时不做愿望式的假设,提前评估好自己是否输得起。三、所能支撑前两点的是心态。只有一种高明的内心平衡机制,才能让他既保持良好的进攻性,坚持寻找挑战,又拥有足够的自控,不变成一个赌徒。   而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认为李嘉诚的独特之处在于两点:“李嘉诚明显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不会公司没做好就去忙慈善,但当他想做慈善的时候,又是很大的手笔。除了务实,他没有只局限在香港的地产业务上,也证明了他的视野超越了同辈许多企业家。”   根本而言,这两种说法都超越了基础的方法论,而更接近于一种企业家的修养。这正是李嘉诚少被解析的秘密所在:一个与李共事逾十年的人士称之为“心法”。   访谈时,李嘉诚做了一个手势,右手掌先呈15度角平缓的滑过,到一个点上,则一下变成50度,做攀升状。其涵义为:28岁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此生可以跟贫穷说再见,接下来只是乐于工作而工作,这一做就是50年。   “我内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个人不知足,即使拥有很多财产也不会感到安心。举例来讲,如果看着比尔·盖茨的财富和你自己的距离那么大,那么你永远不会快乐。”李嘉诚说:“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没有上进心。”   【“心里头创造的逆境”】   在开始对于李嘉诚的风格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前,我们先试着回答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李嘉诚是如何工作的?   关于其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他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李并未接受过高尔夫专业训练,姿势算不上标准,但成绩通常不错。他认为,重点是打每一球时都保持冷静,有规划。   每天早晨,李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头创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这就是李所谓的“90%以上的时间想未来的事情”。他并非一个喜欢通过无休止的会议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人,在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的会议上,他听取每个汇报的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更多时候,李喜欢自己阅读、分析、判断。   虽然并未接受过太多专业教育,但李嘉诚热爱数字。不仅其3G手机上每天都会陆续收到全球各个市场的3G业务发展数据,他还热爱广泛阅读年报。他自称可以对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发展的数字,准确地说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数据:“看一看便能牢记,是因为我投入。”而他从20岁起就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的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   此种近乎玄想的工作方式能够有效运转,端赖于李的一种才能:他能将大量复杂信息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几个问题。   比如,在1999年时,就“如何在移动通讯业保持公司的高速发展”这样一个问题,太多的条件与变化让找到标准答案十分困难。但李将现实拆解为两大类问题:其一为市场本身究竟在如何变化?其二为Orange是否有实力通过并购提升自己?   在第一个问题下,他得出三个判断:话音业务的竞争过于激烈、数据业务的增长迅猛、网络热潮已让移动通讯公司的市值达到颠峰。而对于希望开展并购的公司管理层,他也提出四个相对清晰的条件:收购对象的现金流需稳健、完成收购后Orange负债率不得提高、和黄需对Orange保持35%的控股权、获得收购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前一个问题说明顺应技术转型势在必行,后一个问题则难以在四个条件下实现,两相结合,李迅速将和黄在Orange约45%的股权售出,获得了146亿美元净利。虽然这一大交易引发了对李持续不断的争议——他是一个交易者还是一个建造者?——但在接近之人看来,“为建造而交易,不和自己的资产谈恋爱,正是李先生对自己没有局限的一个体现。”   除了经验和直觉,这种判断力还可以被解释为,他是个无穷尽的提问者。甚至在一次前往圣保罗中学与学生交流时,他还会发问道:你们每天都会坐下来玩两三个小时的电脑游戏,有没有想过整个游戏产业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游戏背后的程序是怎样运行的?   多数时候,李每天六点下班,回家后,除了拨打越洋电话,他还有两件必修功课:跟着有字幕的英语节目大声朗读,以及夜晚的阅读。除小说外,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并每阶段设定一个主题(最近的主题是宗教)。这两个工作都意味着一点:他最大的恐惧在于错过见证世界的变化。   平日,李对衣、食的要求相当低,他说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主要是因为简单,且夜间休息的好。“我每天晚上都睡得很好,因为在名方面,我行事谨慎,别人不容易破坏我的名誉,利方面,全部从正道而来。”李说。   究竟应该向巴菲特学什么?   理念一:向巴菲特学投机   虽然在内地投资业和部分研究者的“造神”运动下,巴菲特的经营理念被简化为“买入好股票并永远持有”那么简单,但其实深入分析巴菲特历年的操作,尤其是仔细审视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巴菲特在次级贷危机中的种种作为,我们就会发现巴菲特绝非我们许多人以为的那么简单,那么单纯。   如果我们将投资视作以获得股息为目的的长期持有,而将获得买卖差价视作投机,那么其实除了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少数几个巴菲特自言永远打算持有的股票外,巴菲特大多数时间里也是在从事低买高卖的买卖,国人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过去数年巴菲特的中石油之旅——至于此前大肆囤积白银抑或持有外国货币赌美元贬值,更是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行为毫无瓜葛。   低买高卖中石油,投机白银,这样的巴菲特似乎和我们心目中的那个长期价值投资大师的形象很是不同。但是,这样的巴菲特恰恰是一个更真实的巴菲特,如果我们执迷于那个“死捂不放”的巴菲特幻象,并以此为自己死不割肉的理论支持,那么你永远不可能走进巴菲特之道的大门。   理念二:小富,由俭   我们不能控制CPI上涨,也不能让老板总给我们加薪,从“开源”的角度,要做到维持手头货币的购买力,似乎很难。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节流”角度入手,避免货币因为一些无谓的原因而过快消耗。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这是中国一句老话。话虽老,但是道理却很深刻。2007年许多投资人获得翻倍的收益,并非自身投资水平有多高,而是大环境好,股市是大牛市(即“天”的因素);而2008年大环境不尽如人意,追求翻倍这样的大富显然不切实际,所以我们的理财计划就该落到小处,追求小富,至于方法自然是从“俭”字入手。   当然,“俭”,绝不等于节衣缩食,降低生活水平。我们所提倡的“俭”,更准确地说,是提高消费的“性价比”,在获得同等商品、服务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消费理念、消费手段的变化来降低这方面的开支——是的,我们应该是在生活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追求相关开支的降低。   别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其实需要的只是我们开动脑筋,寻找一切可供利用的“省钱”渠道而已。“俭”字,不仅是在时下理财环境下的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明消费的生活态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5-9 16:59 , Processed in 0.02664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